合成生物学(工程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交叉科学,被认为是理解生命的新钥匙(造物致知)和未来的颠覆性技术之一(造物致用)。
为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交流合作,提高我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地位,推动国内生物产业蓬勃发展, 2023 年 4 月 27-28 日第四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第二届中国合成生物学学术年会、首届亚洲合成生物创新大会将在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幕,为推动中国与亚洲合成生物科学与产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为加速深圳合成生物产业发展集聚贡献力量。
以下是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李腾在第四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上的精彩致辞,由云现场整理。
大家上午好,先看个视频。
去年对于蓝晶是比较重要的一年,刚才的视频是今年的3月1日我们做了全球产品发布会,大概有40多分钟的发布会,各位感兴趣可以线上看一下。
我自己有2年多时间没有参加过行业会议,原因是我们自己有非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实在是抽不开身。时隔2年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导师陈国强教授也坐在下面,我感觉像交作业来了。
要系统的讲蓝晶,我要讲什么,我想了有六个事情可以讲:战略、组织、产品开发、生产运营、市场、销售。今天时间比较有限就讲一下产品开发,跟今天的主题也比较契合。
研发创新非常难,企业级的研发创新尤其难,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企业的研发创新我觉得“地狱难”,我说几个大家会遇到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研究者做研究的时候你的目标是开放性的,我做出创新的东西,这个创新的东西可能我想做一个100分或者大的,最终做了一个小的,但是我可以做这件事。但是企业级的行,企业级的研发必须提前设定好,你不能妥协,不能妥协的时候会带来非常多的问题,比如研发的进度一定会拖延,成本一定会超支。团队人和人之间,你要把研发团队组织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难融合,因为大家单打独斗够惯了,但是企业要组织起来的,所以你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在管理上,高学历的人才要做大量重复性的工作,高度依赖技术大牛,这个技术大牛如果走了你就做不成了,而且基本这个事要成的时候这个大牛八成会走。
如果你要类比的话可以类比生物医药的研发,大家公认很难,生物医药对于研发质量的要求固然是很高的,比如说结果的可重复性、生产的稳定性这些,但是它对于成本的要求不是那么高,它对于规模的要求也不是那么高。可是生物制造不一样,对于质量要求高的是对于成本和规模也要要求更高,所以它更难。真要类比的话也就是芯片制造。
蓝晶解决研发的困境的问题,两件事:
一、做平台。
我要把技能能力沉淀在组织内部,蓝晶为什么花这么大的精力做SynbioOS,一是因为我做菌种开发,另外是做工艺研发,SynbioOS有12个模块,一起来做这件事。
第一个叫做BlueArk,菌种研发如何把人的能力扩大化,不是一个人只能做这件事,而且能力无法复制。我要做自动化和数字化的解决方案,让研发的能力闭环。
Codebase是蓝晶的数据库,解决数据的问题。这两个就解决了菌种的问题。
工种研发,这是我们做的自动化的生物反应器阵列,一个是设备本身。
还有软件,前面的BlueArk有同样的问题,仪器放在那很容易,如果要把仪器用起来没有好的界面和使用方式是很难用起来的,研发人员肯定不愿意用,我设置机器的时间还不如自己做起来。
CyberFarm要解决工艺研发的问题,工艺研发过程中数字卵生和数字算法强化工艺开发。
这些事做完之后是给合成生物学的闭环延伸了,延伸到了工艺层面,一旦要去真正做产品的时候,要解决所有工艺化的问题,这是相当难的,这是过去我们几年踩了很多坑,非常难做。我们现在差品上能交付了。
二、做管理。
因为合成生物学组织的研发必须从战略出发,来自于客户需求,然后定义我的产品是什么样的,然后才是做研发本身。我们公司自己成立了战略委员和和产品委员会,战略委员会管战略,产品委员会要对冲研发的失败,合成生物学的很多产品开发有限制条件就是技术不成熟,你开始的时候你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你要对冲风险,就是用SGS门镜模型来去做产品开发流程的把控。
还要把事情做正确,把事情做正确要管好项目项目管理,还要管好技术。我们自己开发了一个机制,叫做CodeReview,我们借鉴了IT行业,我做了一个代码或者我做了一个构建,我自己就觉得它是好的,但是它真的是好的吗?不一定。如果它不是好的它进到系统里面可能让整个系统崩溃了,所以要建立一套质量管理的方式。
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都是很成熟的工程管理的理念,我们引入进来之后发现非常好用,但是要把一个合成生物学的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变成一个组织的产品,这中间的路非常费劲,我们很多时候就在这花了很多功夫。
蓝晶的产品是PHA,PHA最大的特点:
1、低碳;
2、全域降解性;
3、跟其他可降解材料比在性能上有非常多的优势。
最近我们做了一件很自豪的事,就是Biohybrid,用生物质的原料加上二氧化碳直接做碳源来去合成PHA,我们给了一个PHA一个商品名就是蓝晶。我们现在10%的蓝晶的碳直接来自于二氧化碳,90%来自于生物质,这个比例还可以提升。未来这个PHA会是很大程度直接固定二氧化碳的产品。理论上所有生物质的产品都可以这样做,不止PHA。
而且PHA的成本有非常大的下降空间,现在看到的生物可降解材料、PHA相对来说成本还是比较贵的,但是这里面是因为没有在技术上达到极致,也没有在工艺水平上达到极致,这个里面成本下降空间非常大,我不展开讲了。
Biohybrid很有意思,你把二氧化碳固定的时候,你的成本不是上升的,反而是下降的。
这是我们建的工厂,去年对蓝晶来说非常关键,从1月份开始奠基,年底的时候工厂正式投入使用,六年磨一剑,今年产品正式交付了,所以我们发布会的名字叫做“蓝晶真的有料”。这个工厂建在盐城。
PHA的应用场景比我们过去规划的更广,随着它成本的下降,特定的PHA特定的应用场景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所以随着成本的下降以及产品的扩展空间的提升,PHA确实是有潜力作为一个未来的塑料的非常大的替代品,它不会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但是它会和其他的可降解材料一起,给人类提供一个可选择性。
既然有了像PHA这样成功的经验,以及SynbioOS可以复用的能力,蓝晶已经变成了多产品管线的公司,不止PHA。我们自己的研发有很多东西,我举两个例子:
1、医美,PHA是很好的医美的注射材料,可以皮下植入,微球。童颜针是聚左旋乳酸很好的应用,PHA比它再生的效果更好。
2、益生菌,我们把SynbioOS自动化平台建起来以后发现它特别适合做益生菌新产品的研发,益生菌里面不能用合成生物学的改造,你要借助进化的力量,但是进化的力量如何高通量的去做,这是一个很核心的问题。过去行业里面没有解决的特别好,我们的SynbioOS解决这个问题解决的非常好,所以我们做了益生菌领域的探索,但是这些产品都在开发中,我们现在蓝晶实际上Deliver的产品就是PHA。
我们想为行业做一些事,不是说讲我们的故事。我们创业的时候对我们来说合成生物学可以说是救命稻草,我们发现这就是我们唯一能点燃我们的东西,所以当那个时候我们要去做合成生物学的时候也没有想说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对我来说我知道那是我们唯一想做的事情,非常幸运它变成了我们的事业,很想回馈。
“天空开物”这个平台不是PHA产业链的平台,而是合成生物学的,我们会把需求方、产业方、上游的供应商、解决方案供应商聚到一块。
最近我们做了一件事情,我们去年发布的《PHA产业白皮书》有50多页,我们想理清PHA行业的很多问题,讲了成本、应用场景、可降解性、代表性公司的历史脉络。
大概在下周我们会发布蓝晶的第一份《ESG报告》讲的是2022年蓝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领域做的事情,这也是我们的理念,我们总觉得既然大家要做的事情是一个对环境有益处的事情,我们要做就要做高质量的做法。
谢谢大家,这是我们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