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步入快车道。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论坛将深入分析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以及产品与服务创新如何引领能源领域转型,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也将成为论坛中的重要话题。

董善宁.jpg

以下是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副总经理董善宁在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绿色金融与可持续投资论坛上的精彩讲话,由云现场整理。


各位专家下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这个论坛,刚刚晓蕊从宏观和国内外做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介绍。我从银行实操的角度谈一下银行作为一类金融机构是怎么服务于绿色发展的,具体做哪些事情,里面存在哪些困难,以及我们相应的一些思考。

首先,我们今天谈的聚焦于绿色发展,这个绿色发展是属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子集,我们是讲如何关注气候,关注自然,我们这边今天不太讨论关于社会,那是可持续发展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今天在这里不做额外的讨论。

聚焦气候和自然,从银行机构来看,你主要是服务哪些客群呢?三个方面,能源结构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

能源结构调整大家很清楚,是我们国家实行双碳首当其冲的大行业,十四五现代能源体制规划很清楚,讲能源调结构怎么调,包括能源安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优化能源布局,构建现代能源市场等等。工业转型升级是继能源之后另外一个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非常重大的行业,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提出,首当其冲,工业领域的低碳转型,提出一个行动、两个体系、六大转型、八大工程。一个行动是以工业碳达峰行动为指引,两个体系是要着力构建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和绿色制造的配套体系。六大转型,系统推荐工业向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和生产方式数字化,六个方面转型,着力实现自身的八大工程。工业碳达峰、区域绿色转型、工业节能提效、资源高效利用,工业节水增效、清洁生产改造、绿色产品消费供给,还有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

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咱们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7月份总书记在全国生态文明大会上就提出,咱们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正确处理好五个重要的关系。一个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与内在动力的关系,以及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全国的生态环境大会是7月份开的,昨天咱们江苏省开了江苏的生态环境大会,信长星书记提出,要建设美丽江苏,着力在于打造五美,自然生态之美,绿色发展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水韵人文之美,以及区域善治之美。这些顶层战略的确定,为金融机构服务好能源调结构、工业促转型和生态大保护,提供了重点努力的方向。

但是在服务这些重点绿色发展的方向的重点客群的同时,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面临着很多具体的问题。这边结合我们自己的业务、发展的实践,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我们几个思考。

第一,怎么服务好能源结构的调整。这里分为两类,第一是传统能源,传统能源我们国家是多煤、少气、贫油,这个结构不会变,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是不可改变的,传统能源依然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块双碳目标提出之后,这个产业从融资角度来看有一些新的挑战和困难。我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产业链风险,这里面很多内涵,首当其冲的是什么呢?就是燃料供应的风险。大家如果还记忆犹新的话,21年的能源保供,天然气、煤炭价格高企,这方面给能源安全,给能源发电企业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然能源发电设施,建设期、运营期存在的风险,在双碳目标背景之下,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频发。

第二块是双碳提出之后,碳成为了传统能源的一项新的成本。这里面碳配额履约的风险,这些企业怎么防控。咱们国家全国碳市场启动以后,已经经过了第一次的履约周期,今年是到了第二个周期。第一轮周期里面,已经出现了企业无法履约的情况。这个风险对排放企业是需要学习如何管控的。对金融机构也是这样,怎么分析这类的风险,是一个新课题。碳价的波动,会造成经营成本的风险,这是另外一层的风险。最后,大的发电设施,大的火电厂有技术能力和资金实力实施低碳改造升级,但是还有很多小型的,尤其是工业制备配套的发电设施,怎么进行转型升级。这里面的风险怎么评估,这是一个新型的风险。

产业链的风险,叠加碳交易成本的风险,导致传统能源设施的经营收益不确定性增加,这里面还有一个宏观因素,是电改,我们改变第一轮电改,是很久之前了,15年到现在已经很多年过去了,电力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现在咱们电价,有市场电量和计划电量,而且计划电量的比重会越来越小,今年年初发改委发了一个文,进一步促进电价改革的指导意见,里面已经提出工商业都要全部纳入电力市场,也就是说,以后电价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传统能源企业来说,经营收益的波动性也会增加,这会产生一波新的优胜劣汰,这个里面风险怎么评估,这是一个难题。

咱们再看看新能源,新能源这边虽然这几年发展很快,已经成为咱们国家在全球为数不多的优势产业,但是新能源本身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从融资角度来看尤其是这样。第一个是产业链供需不平衡的风险,就是新能源行业的技术发展很快,老的技术会过时,但是老的技术、老的产能已经投下去了,这是一个沉默资本,或者说用国外的名词说是搁浅资产。本来我一个产能投下去,回收期可能是20年,但是五年之后新的一轮技术出现,导致市场上你的产品已经销售不出去了,最典型的是光伏电池,现在最新的技术,在市面上,尤其是小尺寸的电池片,老的技术产品基本上很难有市场了。另外是工业瓶颈,比如说硅料、锂、镍等资源。第二个是地缘政治,一个是针对光伏等产业的贸易双反的政策,还有是欧盟最近推出的碳关税,这些都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性和经营的风险。第三个,在技术层面,原材料层面,举个例子,咱们的储能也好,常州这边的电动电池也好,锂、镍,70%都是依靠进口的,这个产业虽然发展很好,但是如果这个产业持续发展下去,或者说规模越来越大,这些原材料怎么办,怎么衡量这些风险。对金融机构来说怎么评估,这是新课题。

我们再看工业转型,绿色金融怎么服务工业转型呢?工业转型这个概念很大,具体到这里,我选择了几项。从金融机构来看,工业转型现在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我知道这些企业转型,可以可持续的发展,而且效益会不错,但是我现在的金融监管,对行业授信的政策,是不允许我支持这样的企业。比如说两高一升行业,现在监管很明确,你要压缩退出。但是转型就是这些企业,这里面很多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长期存在的支柱企业,怎么支持?所以,转型金融的标准很重要,咱们国家深度参与了G20的一项工作,就是转型框架的制订,这个是21年的9月份推出的,一开始这个工作在国内是由中国绿经委的马主任牵头,现在已经转给人总行那边,推出转型金融框架以后,分为五大支柱,推出之后,我们国家人行从去年开始已经制订中国基于这个框架的转型金融的标准,是按照行业来得,目前定了四个行业,现在草案已经出来了,现在在跟行业的主管部门、部委征求意见。为什么要做这个标准呢?这里不得不提金融服务工业转型面临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第一个是标准的缺失,因为你没有统一的标准,跟现有的金融监管政策相悖,所以银行想支持,有时候是无能为力的,做不到。第二个,我支持这些企业转型,它到底能不能顺利转型,如果不能顺利转型,那我的收益就回不来。这里面存在一个怎么评估转型企业的信用风险,以及和它相对的资产搁浅的风险怎么评估。这里面需要有很强的对产业技术路线的了解,对整个产业政策的分析。另外转型金融的配套机制不健全,这里面最典型的是银行评估刚才说的转型金融风险和搁浅资产风险,我需要很多数据帮我分析,但是现在这些数据是很难获得的。配套机制还不健全。最后是转型方面,国内外标准是存在差异的,比如说煤炭清洁利用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咱们知道我们国家要实现双碳,基本上这个百万亿级的资金的需求,目前我们的有效供给是远远不够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引入外部的资金,但是因为这个标准的差异和不一致,导致很多的境外资金没法到境内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人民银行今年做了一个事儿,就是和欧洲建立一个欧洲共同产业目录,按照这个目录来为我们的绿色债券进行贴标。贴标以后就便于境外投资者投资绿色债券市场。第二个,转型的成效难评估,我有了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评估我的投资企业,但是你找到什么样的标尺,或者说是变量,去衡量转型成效呢?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金融部门首先有没有公认的行业权威的转型路径,比如化工,化工的细分产业链非常多,很复杂,在这些细分产业链里面,哪种路径是行业主管部门,或者说是国家认可的?别的路径可能就不认可。这个非常必要。这方面一是没有这样的行业权威的文件,或者说转型的路径标准。第二个,金融机构这方面是缺少专业能力的。另外转型是一个过程,金融的投融资往往是比较短期的行为,那你在一个长的转型尺度下如何评估短期的金融风险?这是另外一个课题。

基于G20转型框架,还要关注公正转型,因为转型是一个变革,大变革之下必然是有人得利,有人就被转型的大势忽略,或者说淘汰。这里面资源再分配的是否公正,转型的影响分布是否均匀,都是需要考量的。对中国的金融机构来说,对一个负责任的机构来说,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对已经上市的金融机构来说。

最后一块,转型金融供给的不足,目前现存的金融产品,或者金融产品的服务,不是那么的适配转型所需要的需求。刚刚说了,转型是一个过程,转型不是说今天开始说要转型,我一个月以后就成功了,转型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性怎么匹配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现在的产品肯定是不行的。另外转型产业这么多,转型路径这么复杂,对于一个金融机构来说你怎么跟踪、评估风险,怎么最大程度的确保你自己投资资产的安全,这方面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持,需要尽量通过标准化的方式,通过和产业主管部门协同的方式,来管理这方面的风险。当然,转型的成效,怎么成效市场化,这里面会涉及到很多的权益,用能权等等,围绕权益怎么开发产品和服务。

思考三,针对环境保护的,金融机构怎么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呢?环境保护这块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综合污染治理,另外一类是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这一类减污和扩绿,两个部分,具体就不说了。这里面挑战是什么?最大的问题是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或者是保护的项目,很多是公益性,或者是准公益性的。什么意思?对金融机构来说,这些项目资金投入进去,本身产生很少的收益,现金流或者说不产生任何现金流。这些都是各个地方政府,随着绿色发展往深水区推进,他们必须要做的工作这里面面临着非常大的资金缺口,加上最近地方政府,这些公益项目按理说是谁承担,公益项目是有利于所有的社会大众,自然应该由社会大众买单,那怎么买单呢?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财政,通过地方政府来承担。但是大家知道,3年疫情,咱们政府实际上目前财政是捉襟见肘的,加上经济的不景气,税收的疲软,雪上加霜。政府是没有钱的,这些项目又不能等,怎么找到资金,把这些项目推进下去?这是目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从金融机构来说,我很想支持这些项目,但是这些项目的可融资性是比较差的。就算是有些方法,有些模式,能够提升他的可融资性,它的收益仍然是很薄的,而且它的不确定性是比较强的。另外正因为收益很低,从融资的角度,我要换债权怎么办,只能把时间拉长,以时间换空间,但是金融机构,银行类、存款类金融机构是吸取存款,我们叫做负债服务,我的负债期限基本是短期的,你去银行买个理财给你买个三年的理财,你愿意不愿意,你肯定不愿意。但是这些项目,我的资产是长期的,期限不匹配非常严重。这里面还涉及到政府债务的合规性,政府隐债的问题。所以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考虑,我要服务好生态环境保护,以上这些问题和困难,怎么一一克服?总之一句话,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中间是需要设立合适的机制,这些机制目前是缺失的。这张照片是我当时去渔村自己拍的,这里面会引发很多系统性的变革。而且目前来看非常的紧迫,时不待我。

以上是从银行的角度,支持绿色发展,三个方面,能源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方面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江苏银行是怎么针对这些问题,从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现有的政策和监管允许的尺度之内,做一些创新呢?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这是我们列的六个重点支持领域,不再细说了。我们现在针对能源转型和生态,我们在打三大金融品牌。这里面我们有一系列的专属金融产品,目前来看,我们的业务量这两年增长是比较快的,我就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转型金融,今年开始我们推,表内余额达到80亿元,碳减排工具今年三月份纳入人总行工具使用的金融机构,目前第一批上报的已经超过10亿元,这 在地方法人机构里面是全国第一。

我用六个案例快速过一下。

第一,怎么提供低价的资金,谁手里有低价资金,财政,但是财政资金捉襟见肘,怎么提高利用效率,这是他们非常关心的,我们2018年和财政部清洁发展中心合作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财政资金和商业银行的资金的配合,最开始是用了信托的方式,后来因为资产新规,我们变成了一个组合贷方式,他们的利率非常低,可以达到1.63,这样可以解决低价的问题。

第二,储能项目,去年开始这个风口已经起来,我们在南通做了一个100兆瓦的储能项目,投了4个亿的贷款。

第三,仍然是在新能源领域,我们为中广核承销蓝色债券,三年期的,我们做了一半,这是建海上光伏的。

第四个EOD模式,从2021推出这个模式以来,这个模式在各地逐渐推广开来,分为国家和省库,我们是参与了江苏省库的标准,简单说就是产业类的项目部分和生态环境修复的部分,做一个结合,通过产业的收益反哺生态修复的投入。我们这是一个西江西南片区废弃矿山的修复项目,通过整治,这个遴选出来的矿山的尾矿里面一些有用的矿物质进行销售,获得款项,还有当地可以对外出租的商业住宅,比如公园、展厅等等,  是另外一个来源。EOD模式在江苏,是全国EOD推广比较好的省份之一,今年年初江苏省的生态环境的领导到部里面作为优秀典型做了专门的EOD汇报。

第五个是GEP如何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这里面有很多新的机制,GEP是其中一种,我们在东台条子泥给5个亿的综合授信,其中5千万是基于条子泥湿地GEP核算的,这个是和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一起合作的。而且我们针对5千万是正儿八经做了征信的。

第六是再贷款,银行除了政策工具,我们和财政部合作,就是人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再贷款是最主要苏碳融是我们帮南京行一起设计的,目前苏碳融累计支持项目超过100亿。基于这个模式,我们在苏州的相城区推出了一个产品叫做“相碳融”,这是典型的和企业排放挂钩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再贷款工具,这个项目获得了苏州人行2021年的绿色金融的一等奖。

最后一个案例,ESG表现挂钩贷款,怎么衡量转型成效,我客户的ESG的表现是其中一个衡量指标。ESG提的比较多,基本上属于投资界股权上市公司,但是信贷客户,非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的ESG评级,是比较困难的工作,目前国内也只有几家行做,我们行是20年,人行绿金委的要求下做了一个尝试,到今年我们客户的ESG评级指标,已经到了2.0版本,我们现在已经放到系统当中,可以实时实现客户ESG的评价。这个指标出来以后有两个用途,一个是可以和产品进行配套,助力金融产品的创新,基于客户的ESG的表现,我来和贷款条件、政策进行挂钩,从而激发企业改善ESG表现的作用。另外ESG更重要的是用于风险管理,我们已经把ESG评级和客户信用评级做了结合,这两个都作为我们企业授信、定价的维度。

以上七个案例,就是给各位介绍了,在现有的条件之下,我们银行怎么解决之前说的支持绿色发展的问题,希望给大家有所启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