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方是全球领先的水下智能设备研发和生产商,是中国第一家将水下消费级机器人商业化的全球性高科技企业,集人工智能和水下机器人研发、平台软件开发运用及产品销售为一体。

以下为2020大湾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赛上深圳市吉影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邱海虹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各位评委、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荣幸能在这儿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我们的“海洋之梦”。
大家看到的屏幕,总会有不少合作方朋友问我们,你们为什么要做水下机器人这个项目,我们告诉他们:因为我们心中的热爱,一切渊源于爱。
业余部分,我热爱户外运动,我们跟创始合伙人,当时是因为海洋和潜水。我们都知道,人类目前对海洋的认知度,有数据显示,大概集中在5%。吉影科技可以说是全球第一家将水下智能机器人进行量产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人工智能、水下机器人研发、数据化平台、销售为一体,目前我们销往42个国家和地区,我们的产品包括水下机器人、水中飞行器、涉水健康运动品、深海载人潜器四个系列,不仅我们有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品,与此同时我们在构建全球影像的数据化平台,我们组建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创新型的硬件+软件+系统+服务的水下智能生态产业链。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引导一个全新视觉的水域新兴文化和品质生活方式。
吉影科技项目有几个突出优势。
第一,我们的技术储备比较扎实,我们的起点不低,我们拥有世界一流的防水密封技术。
第二,通过我们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机器人、助推器等全球领先的水下智能设备,我们将海洋的物种资源、景观聚集成我们发展潜力的海洋影像数据化分享平台。
第三,经过这三四年的发展,我们的水下机器人大为优越地实现了三个传统性替代,一是代替进口昂贵的水下设备,二是代替粗大笨行业产品,三是代替水下搜救作业潜水员。
第四,我们选择的项目方向正确,它是综合性的,围绕视听觉感知技术转变的大趋势。
第五,项目核心研发团队效率高,目前投资不到1500万,但转化率高,形成三大系列五款成熟的量产产品。
第六,项目产品化基础扎实,拥有成熟的水下产品批量生产工艺流程,我们拥有独有军工产品技术,也做了水下筋膜枪。我们的投入产出和应用场景很广,在几个领域积累了不少合作方和案例。
目前市场是1350亿美金,相当于过万人民币,这是相对保守的数字。海洋经济是国家战略,吉影科技围绕滨海旅游业及海洋科教这方面进行配比。
国家在2016年8月发了“四深”战略”,无人潜器大有可为。(PPT图示)这是我们的合作方在水下30-50米,前面金黄色的图片就是我们的水中飞行器,是第一代的S1,可以承载三个人,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实际上可以接连承载5-6个人。
目前我们国内的潜器市场规模接近800亿,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数字。吉影的机器人应用,在金融方面我们主要应用于搜救、救援和勘探检测,民用方面我们应用于海水养殖和消费娱乐。
这是吉影科技经过多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对未来五年发展的分析容量。目前全球在未来五年的容量发展将超出2000亿美金,我们水下智能机器人占比在60%,涉水智能其他产品占比在40%。目前行业当中在水下智能机器人里的应用尚无标准可言,我们正在做航标,差不多两个礼拜之后我们会举行一个专家评审,尤其是针对应急救援、防汛和海事领域。吉影用了五年时间实现批量化生产,达到五款量产产品,客观来说,在消费市场我们占据了细分市场第一的位置。
我们在全球有一百万用户人群,希望打造水下智能产业生态链。“水下的大疆”是近年来媒体朋友们对我们的叫法,实际上我们希望不断努力进行超越。(PPT图示)左半部分是来自于全球的机器人和助推器应用场景,比如在游艇行业,可以用机器人帮他们勘探哪里有生物,或者进行船体清洗。
我们B端的突破应用集中在水产养殖、勘探打捞、检修维护、水下救援等等。这三四年来我们记载了很多案例,我们在山东烟台做了海参养殖种植基地,包括江苏的大闸蟹观测。很多省找我们做救援服务,(PPT图示)这是湖南桥墩的检测。我们在全中国大概有3000多个县,每个县对应几个发电站,也会找到吉影帮他们进行场景使用、建设和维护。
我们希望打造智能化前控平台,9月份我们成立了一个水域无人系统联合实验室,主要是在水域航海领域做的。
这是我们的发展路径,经过我们的机器人、潜行器,最终到我们第四个系列,就是我们的海中飞船。
这是我们目前三大系列主要产品版图,第二代机器人T1 Pro升级版,目前极限潜深在水下消费级机器人达到170米,实际上我们已经达到200米,这个深度目前国内国外无人可及。包括我们的检测仪、机械臂、声呐、水听器等等,在国际和全球上都是非常领先和成熟的。我们的水中飞行器在北美也是销售爆品。因为北美客户的强烈需求,我们也诞生了水下筋膜枪,完全是防水的,可以几个小时在水下应用。
第一代机器人是2017年8月份做的,极限潜深达到120米,目前国内有两三家做水下机器人的企业,极限潜深在100米左右,这是硬指标的东西。当时我们的续航时间就是最长的,到了第二代,我们拥有全球消费级最高配置,独家可扩展,连续获得2018年德国红点设备奖了2019年IF设计奖,这两家是PK的,我们同时入围,说明我们得到了国际上的肯定。我们的第二代机器人极限潜能达到150米。我们在江河湖海,包括蓝绿色矿物质等很多方面的应用,针对全球用户的体验,我们都做了非常深入的研发。
(PPT图示)这是我们在C端的一些产品比较。
(PPT图示)这张是我们在B端的比较,我们有几个重点方面,比如重量,我们在达到同样准工业级的应用上,我们是非常轻的,只有4.4公斤,有6个推进器,可以持航6-8小时不等。
这个设备5岁以上的小孩可以玩,不会游泳的人也可以玩,可以放开手,它自带正浮力。
这是我们第二代S2,很多应用场景上增加了深度和实用性。
我们在C端,是处于龙头地位的,我们拥有全水域的开发能力,现在已经往200米和1000米深度研发,由此诞生我们第四个系列,我们拥有国际和国内的很多专利,我们也首创6轴矢量。
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小尺寸的超静音全密封电机,是正常开放式的45倍。包括我们也跟世界一流的图像识别进行合作,我们能够做识别和跟踪。
这是我们的第四个系列,目前我们跟几大院所在合作,希望用三年的时间,至少需要花5000万以上的成本,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可以出样机。目前国内和国外旅游观光领域这是个空白,所以是亿级产业,蛮值得期待。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和机器,能够链接和联动,实现科研科考和不同行业的应用。目前我们跟国内一些头部的酒店、度假村合作,尤其是在海南,我也刚刚出差回来,我们在海南一些六星级、七星级酒店都有合作,包括我们也跟海底控股集团直接签约进行了合作,这是我们的优势。包括针对政府端及其他方面,我们也在深入打造整个链条。
(PPT图示)这是我们多个国家B端和C端的场景。
这是我们现在研发的一个实时监控系统,一些政府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这方面提出需求,有来自于保定市,招商局、海口市等。我们希望通过水下机器人和潜航器为起点,联动水中通讯,推进海中、海上和海底三重技术联动,推动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我们也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目前其中一家合作方是主板上市公司。我们现在主要聚焦在北美跟欧洲,我们的产品七成销往国外。
这是我们的布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我们现在不断打造闭环,就是我们的产品、用户、数据网。
这是我们想努力的方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海洋自时代智慧。
这是我们主要的合作机构。
我们的核心团队主要都是华为背景,我们的创始人有十年华为通讯工程背景。CTO是上海交大博士,参加了很多“863”计划。包括我们的杨会长,也是深圳政府专家、人大代表、功勋人物,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我们也有资本运营的专家。到目前为止我们大概有不到200项专利,每年以50-60项的速度在增长,我们还会继续努力,因为我们觉得这不够。
我们也做了很多公益的事情,包括2018年央视改革开放40周年纪录片,包括美人鱼的首播,包括珊瑚保育和救援,我们都做了很多事情。
这是我们的商业逻辑。
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目前我们不断努力在往企业用户市场30%而做。2018年和2019年我们实现了盈利,图上的数字不是我们天真幻想出来的,是我们的订单,年初我们跟思科合作,订单就是五六千万的合作,他们的要求很高,至少合作是三到五年起跳,几万台起订,所以翻一番是正常保守的数字,正常来说翻几番是理所应当正常的事情。
融资,目前计划3000-5000万,股比占10%。
最后三个字,这是我们心中的小阶段、小愿望。下面请帮我播放一个29秒的视频,我本月11日至13日参加了海南的首届国际产业游艇博览会,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壮观的场景。
(播放视频)
谢谢大家。我们知道,致力于海洋科技、海洋经济,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吉影科技愿和大家一起携手共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