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是新一代基础设施,在抗疫胜利、新基建等利好趋势下,我国云计算市场正迎来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为此B.P商业伙伴主办2020中国数字生态英雄月--云计算论坛,共话抗疫胜利、新基建叠加下云计算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以下为以“新基建背景下云计算的新机遇”为对话主题 ,在“2020中国数字生态英雄月—云计算论坛”上的精彩讨论,由云现场整理。
主持人:感谢汪总的精彩发言。下面我们进入主题对话环节,我们邀请到国总、神州光大高总、南天戴总以及中国软件测评中心云计算测评实验室主任李安伦,给我们带来新基建背景下云计算的新机遇。
国秀娟: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接近到云计算生态论坛的尾声,我们特别邀请了今天的几位主讲嘉宾,还有来自于赛迪云服务的测评专家安伦老师,包括神州光大的创始人兼CEO高峰高总,还有来自于南天云事业部的总经理戴总,一起来谈谈云计算生态的话题。
关于云计算生态的发展,我相信大家也都有很多相应的问题,正值现在这个阶段和这个期间,我们就云计算这个话题谈谈几个比较关键性的问题。
首先我们谈第一个问题,在现阶段对于云计算的一些企业和整个领域来讲,发展过程当中都有哪些机遇和挑战?这个话题首先有请高峰总来谈谈。
高峰:大家下午好!从云计算的挑战来说也非常明显,从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来看是百花齐放,整个云计算的玩家也是比较多的。从互联网公司,像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京东云。还有像电信公司,像天翼云、移动云、沃云。还有像设备厂商转型的华为云、华山云、浪潮云。还有像头部的公司做的行业云,类似像海尔做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还有三一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同时还有像平安的金融云。同时创业公司也在积极参与云计算市场,比如像U Club(音译)、清云、金山云等等。表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同时也带来了之间互联互通的挑战。所以这一个挑战是互联互通的挑战。
第二个挑战,像云计算厂商之间也发生过宕机的问题,包括像数据的丢失,这个时候会对云计算用户的信任产生问题,所以它的可靠性也是一个问题。同时还有像安全的问题,安全的问题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安全,国家现在也在做,像国家的自主可控,包括像新创产业生态的发展,会很好的去解决这些问题。
从机遇来说也非常明显,这次疫情过后很多企业认识到了上云数字化是一个企业必须要发展的,云计算的发展更好的得到了共识。同时国家的新基建也在大力发展5G的基础设施,使得很多的产业类公司物联网的,帮助厂侧的设备能够很好的连到云端,这个时候可以加速像lot的发展,同时云、网、边、端会形成一体化的发展,这个时候会很好的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同时,基础设施也会遇到很好的发展机遇,因为有大量的市场可以去更好的发展大家的产业。
国秀娟:谢谢高总的,因为高总是带团队的,所以高总谈的机遇和挑战都是非常务实的,非常接地气的。接下来听听戴总的观点,因为戴总是我们产业当中优秀的ISV代表,是和用户最接近的,我们所有的云的生态最终的作用发挥在戴总这儿,最后在用户端去实现我们的价值。
戴敏:从我的角度来谈一谈云计算发展都有哪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从客户需求的复杂性这个角度,基于与云有关的客户需求,实际上复杂性越来越高了。从目前的一个趋势来看,云计算越来越回归到它的本质,也就是是一个业务支撑的基础,或者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基础设施的概念,不管是IaaS、PaaS还是SaaS,都在往这个方向越来越本质化的体现。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的在客户这里的新技术应用场景,包括这些技术的发展,都会离不开云计算。但反过来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云计算无法成为一个比较活跃的有价值的场景,因为它要跟具体的上层真正的应用场景或者是产品场景去结合。
从我们的理解上,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要求云计算会更多的去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充分结合,体现连接的特性。就像我们在谈到新基建体现的数字化信息网络一样,这是体现连接的特性,连接的底层设施。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为什么它是一个挑战呢?因为基于这样之后,如何去创造一个比较合适的客户体验,特别是在一个云的落地里面,其实这个会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它变成一个本质之后,没有跟上层的场景、产品结合,很难去体现云计算的特点或优势,这也是跟以往不同的地方。
另外一个挑战来源于云计算整个生态其实是逐渐完善了,从最开始云的落地或实践是粗话式,你只要把云构建起来,能够把应用直接签上去,甚至没有做云化的转换,可能就能够看到云的发展,这种粗话式的发展方式已经进入到更强调专业化细分领域发展的模式。因为云的领域非常宽广,所以越来越多的技术和产品去形成新的云计算范畴内的专业化的细分领域,分别有自己的产品跟解决方案。所以体现出来这个生态是更加完善了,发展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了,这就要求后续的云业务如何能在这样的生态下继续得到发展和生存,所以这是第二个挑战。
第三个挑战,我们谈到对客户整体体验而言,细分领域的出现越来越丰富,所以对于客户去实施这些云的相关业务和落地的过程,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全方位的体验。这种体验往往要求跟相应细分领域去结合,甚至不是一个专业化细分领域,而是多个。所以这里面挑战在于如何去集成、去协同也好,形成一种全方位的完全云业务的客户体验。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客户的要求,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刚才谈到的是挑战,从机遇的角度上来说,反过来说,正是因为专业化细分领域,或者不管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在这些细分领域上越来越丰富,同时也带来的机遇,就是作为我们云计算企业,它的生态战略。如果说几年以前我们要去建一个云计算自己的生态的话,会比较困难,因为你很难去找到合适,特别是当你聚焦在某些行业、领域的时候。但现在因为专业化细分领域的丰富和出现,导致这种机遇出来了。也就是云计算企业能够去构建生态,特别是在比较大的云计算企业。所以这是出现的第一个比较明显的机遇。
第二个机遇跟企业自身的发展是有关系,其实云本身天然具有跟互联网连接的特性,在云计算企业机遇层面上,也可以认为是一个云计算企业自身得到创新开放式转型的机遇。在这个机遇里,所有的云计算企业如果能够适时地去配合生态,我们前面的谈到的生态,配合客户云看法的改变,能够对自身进行开放式转型,利用开放式创新的方式。比如如果我们是ISV的角度,不止是解决方案的层面,包括一些场景、运营和业务方面,能够做这种开放式的创新,包括利用技术,利用新的商业模式、客户模式等方式,就会看到更多的企业创新的机会,企业也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迎来自己新的比较大的机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是个比较大的机遇。因为环境如果能跟战略匹配,就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就如同我在专题演讲里谈到的,就像南天自身很早就提出了数字化,南天是立志做数字化服务的创领者。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把云计算作为整个数字化服务提供商,数字化服务创领者这个战略的基础支撑,从这个角度上能够让整个云业务看到比较好的前景。
国秀娟:谢谢戴总。戴总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所以给我们分享的也是条条是道,分析得特别深入、细致。那么我们最后就这个话题听听产业的观察家,我们在赛迪的平台上为整个产业做云服务测试的安伦主任来谈谈他的观察和观点。
李安伦:大家好,我就按我的个人经历来主进一下目前云计算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大家众所周知,目前从大的背景情况下,云计算又迎来了一次陡升,什么叫陡升?我觉得是市场机遇在陡升。
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呢?主要一是我们国家最近发的新基建这个背景,大家可以看到几乎在发改委发的相关解释文件里面,所有的新基建里面,承载底层的基础设施都是云计算。这个市场,我个人认为至少占到万亿级市场20%的范围,相对国内市场来讲,是一个大的机遇。但目前在新基建模式下,我们隐约看到不管工信部、发改委也好,释放的信号,我们的新基建对应的都是新技术、新形态、新产业、新生态这几个方式去表现这个新。这里面这个新我们认为主要是对于底层技术的自主可控。对于云而言,对于每个云厂商而言,这里面最直接的挑战就在于面对底层的软硬件目前来讲,就是技术路线众多的情况下,如何去适配,如何去满足不同的技术路线上层的应用,这可能是云计算目前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因为这里面要投入的人、钱、物都是巨大的,而且时间都是巨长的。而且不是巨大的投入都有产出的,可能这个领域是长时间的投入,短时间不会有见效。
国秀娟:感谢安伦,整个的分享也是非常的全面和深入细致的。
我们进入到第二个话题,在当前的阶段,疫情也好,新基建也好,国产化也好,地云计算的发展总体来讲还是机遇大于挑战的。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企业来讲,整个云生态的发展,我们大家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和不同的策略,这个也希望各位嘉宾分享一下。同时我们的痛点也都是有的,痛点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就这个话题请各位专家和企业带头人来谈一谈。先有请高总。
高峰:从云厂商的核心战略来说,一直在加大科技投入,并在积极构建自己的生态,从IaaS向PaaS构建一个完整、丰富的生态链。同时也融合了新的技术,比如把像微服务、容器等等,直接放到很多产业里面去,让很多云服务更有价值。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的战略。
从神州光大来讲,我们一直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平台性公司,在这次云计算产业里,我们把自己定位为把公司变成智慧的云管理服务运营商。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智慧的,神州光大会把很多这几年发展中沉淀的服务场景做成RPA,更好的提供云管理服务中间,提供比如自动化,通过机器学习,我们将来可以提供AOPS(音译)等等。这些服务是基于服务场景的,而不是基于产品的。同时我们把自己定位为运营商,核心为什么叫运营商呢?因为我们有一个比较大的资源池,我们会根据资源池里面很多的服务能力,比如服务的工程师的资源,还有工具的资源,还有很多基于场景做成的服务组件,我们根据各个企业的云计算的服务需求,我们输送这种场景化的服务。所以我们把自己定位为智慧云管理服务运营商,专注解决客户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同时我们主要是解决企业及服务市场里面的明显痛点。第一个是协助企业从传统的基础设施运维向混合云提供这种运维,大家都知道很多大型企业,除了一部分放在公有云上面,它也会很好平衡自己的安全问题,还有私有云。我们第一个要解决的传统的基础设施,像混合云,我们怎么样提供全站服务。同时我们还提供数据中心的运维,像园区,还有智慧解决方案的运维进行转型。
第三点,我们来从基础设施架构的运维向PAS平台和应用的运维升级,我们会协助客户用中立、可信、一站式的方法,我们去支持客户在云方面的发展,是我们的核心战略。
国秀娟:谢谢高总,我们也看看戴总的观点。
戴敏:我从南天公司自身的发展角度谈一谈云计算企业目前的核心战略和痛点相关话题。
从我的角度看,因为云计算是基础设施层面上的支撑,所以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云计算企业的发展的核心战略应该是突破于云,就是在云之上,能够去做。像我们公司很早就确立了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成为数字化服务的创领者,赋能数字化变革。也就是说我们把云业务、云计算业务作为核心,作为支撑全面数字化服务,赋能数字化变革。云是整个数字化变革、数字化赋能过程中关键的一部分,把它作为这种角度上来看。
这样才能把云计算,像云计算这样作为基础设施、基础支撑的能力真正的发挥出来,贴近上面,跟其它的能力、发展要素贴合起来,形成一个合力。比如说在数字化领域上去做。
谈到痛点的话,因为数字化转型本身是挑战巨大的,从开始我们提出数字化,到当前这个阶段,数字化本身也在不断地往前走。而且关键的一点,无论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就是客户,还是我们自己,作为云服务的提供商而言,都要做一个数字化的转型,就是自身也要做一个数字化转型。所以这是一个比较漫长和痛苦的事情。
另外谈到数字化的问题,原来我会用“新数字化”这个词来说这个事情,因为跟我们以前谈的数字化相比,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因为我们服务的主要行业之一,比如像金融行业,金融行业都是数字化水平,或者数字化起步比较早的行业,相对来说我们现在的客户对数字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或者是越来越深入了。所以在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上,不管是对客户还是我们,都有了新的变化。
而且我们面临的数字化转型的市场环境是所有的相关的行业,包括跨行业的领域,都在做数字化转型,大家都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的方式给自己赋能,给自己的生态赋能,然后去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加赢利能力。所以会发生很多跨行业竞争,市场上会出现这么一种形态。这也是数字化比较大的挑战,导致如何在数字化里面领先,越来越呈现更多痛点。
在新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我们谈到两个东西,一个是全数字化转型,另外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如何在数字化转型里面的根本,建立一个业务敏捷性,不管是对于数字服务提供商,还是客户,关键问题都是如何在这个过程里建立起数字化的业务敏捷性。因为只有敏捷性的本质性特性,才能应对不断发生的变化和挑战,甚至有的挑战可能是颠覆性的。
而新的数字化转型依赖构建的业务敏捷性,它体现在除了要一些技术支撑,包括产品方向,包括环节上的技术性赋能,比如生产、营销、运营,通过技术与管理赋能具备敏捷性以外,更明显的体现在正常产品设计、生产之外所需要具有的敏捷性,包括组织的敏捷性、感知的敏捷性、决策的敏捷性。这些都是让业务敏捷性真正运转起来的很关键的因素,因为业务敏捷性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感知、决策、执行,然后再感知,必须形成这么一个闭环。而要形成这样一个业务敏捷性,还是挺不容易的。所以业务敏捷性的痛点是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过程。关于这个话题也会在我的专题演讲里会专门谈到。
另外在云赋能的数字化转型里面,为了构建这个业务敏捷性,会涉及到很多东西。比如说对商业环境的敏捷性感知,涉及到对客户甚至包括员工的感知,除了应该有相关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以外,如果按深入的敏捷性来看,还包括员工和客户的行为、活动相关的数据,利用AI能够做相关分析计算,这是需要的。
另外同时会涉及到关键是协作,在整个业务敏捷性里面,除了一些要求之外,还有如何跟你的生态更敏捷地协同、协作或者更高效地去协同、协作。比如提供线上的、高效的平台或系统,能够通过云计算、移动化、自动化、机器学习、语音分析、语音采集、自然语音处理等等特性去加持,让这种协作更高效,替代掉一部分纯粹靠人去识别,或者人去理解归纳的工作。这样才能让整个协同更高效,也从而创建起在生态内的业务敏捷性。
另外就是数字化构建的业务敏捷性,还有一个回归到云本质的问题,就是我们在构建它的时候,因为构建起来企业的要素,我们会谈到未来是企业要素化的时代,企业把自己优势的要素,把它要素化,把它能够作为能力服务出来共享。它像一个服务网格一样,能够去相互地组合、拼装。但在这个过程中,既保持它们的独立性,如何又去保持它的统一性?因为它毕竟是构建在一个完整的数字化体系,完整的业务敏捷性的框架下。怎么去做到这个统一,这也是一个在战略落地里面痛点,不管是对客户的数字化转型还是对我们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国秀娟:戴总又是从实践和应用的角度也给出了非常深入细致的分析,遇到的很多困难和痛点其实有很多是相通的,也希望我们在座的云上的各位生态的朋友们都能有共鸣或启发。
最后我们听听专家安伦主任的观点,有请安伦。
李安伦:作为我们第三方中立机构而言,我们目前对于所有的云计算企业,我们需要站在一个大背景下,就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建时代背景下,我们认为企业的核心战略是什么?就是第一,如何在这个背景下把握云计算的发展方向,这里有几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就是底层,目前国内不管是芯片也好,不管是操作系统也好,以操作系统为例,主流操作系统有两三种,芯片有五六种。这种局面交互出来的底层,你上层去适配的时候,这个适配量是巨大的。这时候如何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做出一定的调整,或者说制订一定的战略,就需要去看准目前国内对于国产的集成软件的支持情况,以及它的发展情况,再去定我们上层的云计算需要去适配的路线。这样对于企业而言,这个核心战略就决定了它在未来几年内整个的发展动态。
这个痛点同样很明显,对于云计算企业而言,对于目前的大的背景而言,这个行业的痛点就是适配量之大,调优量之大。这导致我们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企业会先期投入很多,产出在短期时间内不能见到利益,对于企业而言需要有很充足的资金。同时目前现在的信息市场没有完全释放,导致云计算企业在这个阶段是非常痛苦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去满足现有的市场和技术的要求情况下去解决痛点,是我们整个云计算企业积极思考的问题。
目前我们这边觉得对于痛点和核心战略,一定要结合自身在现有市场体系下的优势去定战略、解决痛点,而不是跟着别人一块走。这样的话,可能会使自己走入比较弯折的道路,同时付出较大的代价。
国秀娟:谢谢安伦,也谢谢三位专家和生态的领袖。
第三个话题是我们如何共建一个强大的生态,在生态建设当中大家都有什么发展战略。同样,遇到过什么样的痛点。这些是不是生态领域大家可以联手去对抗和解决的,就这三个问题。我们同样有请高总。
高峰:从云计算生态发展的方向看,越来越走向国产化,国产化的产品会逐步替代基础设施里国外的产品,这样会让云更安全。因为云安全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安全,这里还包括数据安全、传输安全等等。在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朝着国产化,让国产化很多厂商在云计算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还有一个发展方向是ISV的发展,以前大的ISV都是大的闭源的项目,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很多ISV会有更多SaaS出来,因为用户需求在发生变化,ISV对用户的行业、场景理解是非常深刻的,这时他们会把经验,把传统闭源的软件朝着开源、SaaS方向去发展,把它们很多解决方案会云化,会更好适配国产云厂商的平台和技术。我觉得这一定是发展方向。同时还有很多服务商以前都是卖硬件,或是做系统集成为主,他们更多去做云转售,做MSP,这是整个IT业类的发展方向。
同时我觉得也有很多痛点要解决。一个是很多国产化设备之间,厂商是非常多的,互相之间的兼容、适配存在很多问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整个的人才还是不够的,需要大量人才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才能让适配、国产化的产品、解决方案等等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目前云生态来看,有两个生态。一个是以厂商、设备为主构建的生态,在厂商的代理底下,厂商认证的底下,以厂商为中心的。还有一个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有很多客户关系的ISV也好,系统集成商也好,服务商也好,它们更多站在客户实际需求、服务的场景,再跟厂商、设备供应商提供服务。未来这两个生态会得到很好的融合,从现在来看,云厂商会有自己的生态,但都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对客户不利,容易形成事实上的厂商绑架。像专业的云管理服务商,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是以多云为切入点的,但缺乏对客户服务场景深度的理解。传统的系统集成商也在做转型,转型中他们又缺乏对云原生系统的了解,云计算的人才还是相对短缺的,造成了很多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同时项目的并发能力是比较弱的。
未来我觉得随着云计算,随着国家新基建的发展,很多的服务商都会加入进来,整个人才的供应链里面也有很多的培训机构参与进来,会把整个供应链做的越来越好。
最后,祝所有的云计算生态的合作伙伴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能够更加开放的把标准,能够做成互联互通,更好的为产业提供更好的价值。谢谢大家。
国秀娟:谢谢高总,高总的分享既高屋建瓴又非常的深入,而且深入浅出,我觉得是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路,而且高总本身是云生态当中的一匹黑马,而且是一种新的共享的模式,来代替我们传统的一个企业去组织非常庞大的服务团队。相信也会对我们云生态领域是一股新生力量,也是一股新风。给大家带来了非常好的协同的价值。
接下来请戴总谈一谈,因为戴总也代表着产业当中众多传统的,而且是非常有实力的ISV,在云的生态建设当中听听戴总的观点。
戴敏:我针对云计算生态发展的相关话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是生态发展的方向。我觉得云计算的生态,我们前面谈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也都会谈到,因为云计算涉及的领域非常广,而且它支撑的是一种基础支撑层面,不管是IaaS、PaaS还是SaaS,其实都是基础支撑,因为它最终支撑的是上层的业务、产品、场景。
所以从它的发展方向上可以有几个方面:第一,它的生态肯定会向着专业化细分领域生态的方向去发展,也就是我们会看到更多更小的生态圈会出现,当然这些生态圈出现的方式也会跟相关的在云的范畴里面其他的生态也好,或者是伙伴也好,肯定会发生互联互通,因为这本来就是云业务的一个本质,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
另外,未来生态发展应该会围绕着数字化,因为从目前来看数字化是可以把很多新的科技,包括新的业务,包括新的商业这些东西都能涵盖进去,在数字化这个大的范畴里。所以围绕着数字化,云计算的生态是可以形成不同的为了落地数字化的各种生态。比如包括平台生态、业务领域生态、技术领域生态、行业生态等等。比如像云计算平台的生态,这个生态未来肯定会存在,其实现在这样的生态也开始出现端倪。比如它最主要的就是以云计算的某种平台,不管是哪个层面上的平台来发生相关的作用。比如这个平台围绕着像IaaS的平台、PaaS的平台或者IoT的平台,我说IoT,是因为IoT虽然在端那一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但是IoT最终也应该是在服务这一端要通过云计算来支撑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IoT也可以认为通过云和其它的技术或者说能力去互联,所以IoT也可以成为一个云计算的平台生态。还包括像App store这种模式下,它也会成为一种平台型的生态。这种方式都是以平台为主题去拓展自己的生态,当然生态跟生态之间有相互的互联跟相互的配合,这是一个。
第二个,比如像行业生态,我之所以觉得会出现特定的云计算行业生态,是因为确实在不同的行业之间,因为大家对于云计算如何去支撑或者做到什么程度的支撑这个数字化大主题来说,其实是有不同的要求。因为这种要求的不同,实际上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需求,所以会导致不同的企业围绕不同的需求去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云计算的行业生态是有其必要性或者有其出现的可能性。
我认为在行业生态里重点的会是这样一些企业或者业务。比如针对这个行业通用的云计算的数字化支撑的能力,不管是哪个层面上的,包括针对具体行业的SaaS定制化数字化服务提供方式,这也是可以成为一个行业生态里面的主流业务。所以这个我觉得是比较必要的,而且有了行业生态之后,其实可以让不同的企业或者同一个企业里面不同的业务,能够去服务不同行业的有云计算、数字化需求的客户,这样能够让人的资源或者知识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第三个是业务领域的生态。也就是在云计算大的话题下面,特别是再归属到数字化这个话题,其实它就可以面对不同细分的业务领域、业务场景出现这种生态,这个生态里面的特点是基于这个会提供各种领域、场景,面向业务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而在这个生态里面,我们看到的这种结合更多是同一层面上的结合,比如不同的产品、不同解决方案在这个生态里达到的一种协同和共赢。通常在这种生态里面,比如下面会有平台生态去支撑它,所以这个生态我觉得也是比较必要的。因为我们前面谈到,都会出现在云之上企业的要素化,特别是优势能力的要素化,实际上业务领域生态就会把这种优势要素去极大化的发挥它协同和发展的作用。
第四个是技术领域的生态,正是因为云计算涉及到了很广的范围,其实我们看到,现在随便一个云计算为基础的应用场景下面,其实应用到的云计算技术就会非常丰富,从底到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必然也会存在这样专注于技术领域的一些生态,这里面是根据不同细分的技术领域、技术支撑场景去提供自己数字化的支撑产品或者说解决方案,但这个会是偏技术层的,在上层可以去构建我们刚才谈到的业务领域的解决方案、产品。所以在这个生态上,我觉得未来也肯定会出现,特别是依托云和数字化这么一个大平台。这是我认为生态发展的一个可能的一些方向。
另外是生态发展的痛点,归根到底最大的一个痛点是生态的互联互通,因为我们刚才看到平台、行业、业务领域、技术领域,像这些生态建立起来都很难通过自身单个领域生态去提供对客户比较好的服务,特别是所有的东西,不管是业务场景还是技术场景,都是在飞速变化的今天,很难通过一个生态去适应所有的变化,给客户一个好的体验,包括实施完成之后后续的体验升级等等这些东西。所以我觉得连接是最大的痛点,未来云计算、互联网、IoT,我认为它们会成为连接各个生态和各个企业要素的一个基础,就是利用这些基础设施、基础技术。当然,这里前牵扯到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如果我们在刚才的连接生态上再加上我们谈到的金融要素,比如价值互联网的要素,如果加持上这个,会使刚才我们谈到的连接生态更具有活力和效率,因为它能实现自动化或者更高效的价值性的交换。不像我们现在,如果它是一个线下或者是一个非自动化的价值交换,其实是极大阻碍它的连接效率。
最后针对生态的发展有一个建议,因为云的生态跟以往我们面临的技术生态差别就在于它的生态可能会面临更多、更广,包括刚才谈到的那么多个层面上。所以如何能够让云计算生态有序协同的发展,我觉得是一个值得建议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其实我们所谓的协同和共同发展,并不意味着要排斥或者跟市场因素对立起来,市场一定是最后检验这个生态成败或者筛选生态的一个最终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完全可以在市场这个基础上,比如在当下,我们是否可以开始建立不同生态之间互联互通的一种机制也好,或者是标准也好,但标准层面可能会不太容易,我们有一些机制或者有一些底层技术上互通的基础,大家的一些约定、规范,通过这个方式。如果在建设生态之间互联互通的前提下,未来无论是在我们谈到的云计算的哪个层面、哪个生态,都会有利于我们整个云计算市场更合适的发展,同时也会保护我们现有的云计算客户既有的云计算落地实施的成果。
国秀娟:谢谢戴总的分享。确实,云生态建设需要我们大家共建,这里面遇到的痛点戴总分析的也比较透彻,希望我们在接下来的合作当中我们都能够一起来解决。
最后还是请安伦主任来谈谈您的全局观的观察和您的建议。
李安伦:从现在云计算发展方向而言,我们认为国产化的生态未来肯定是一个主流的发展方向,这个国产化包括了底层的软硬件生态,也就是我们说的南向生态。还包括了PaaS到SaaS的北向生态。这个生态目前来看它的最大痛点就是比较复杂,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数量,直接决定了我们上层应用系统的路线,因为大家可以看到,比如芯片的数量乘以操作系统的数量,几乎是一个乘数的结果。这样的话对于应用厂商来说,对于ISV来说就比较痛苦,因为这种情况下他们就要对于同一个云厂商首先要适配大量不同的应用,这是目前来讲对我们国内,尤其是北向SaaS生态的厂商来讲比较痛苦的,这也导致了云厂商在实际的发展生态过程中要有所取舍,不能求全、求大,这样会导致投入巨大,产出甚微。所以这也是考量一个企业对于整个生态的把握。
对于目前来讲,我们建议SaaS的生态一定要根据下层的基础软硬件生态去决定,优先选择基础软硬件生态较好的这些厂商去合作,目前这些厂商具有的上层的SaaS生态也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见效的。比如对于一些市面上使用率比较小的或者比较小众的技术路线,可能你的上层应用生态就比较小,也就是你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善的生态。
国秀娟:谢谢安伦,安伦的分享也特别的有价值,希望对我们生态各方都有所助力。今天我们这个对话由于时间关系就到这里,线上的对话和线下的交流,在今年的数字生态英雄月,在整个6月份我们都会继续,期待下次跟大家再见。也谢谢高总,谢谢戴总,谢谢安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精彩的智慧分享,期待下一次再邀请大家在我们平台上和大家相聚。更期待的是疫情快速过去,我们大家有机会早日在线下握手交流,也可能有的伙伴还想拥抱交流,我们共迎新基建给我们带来的更强大的新未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