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0-12日,由投中信息、投中网联合主办,投中资本承办的“第14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中国的创新力量正风雷涌动,奋发九州,荡涤环宇,本次峰会以“九州风雷”为主题,汇聚国内外顶级投资机构大佬、知名经济学家和创新经济领袖,共筑行业新版图,探索新机遇。
以下为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在第14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中的精彩演讲。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首先要感谢主办方给我提供了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这次会议给我出的题目是《新战略下的新兴产业投资机会》,这里的第一个问题是,新战略是什么?
目前来看,讨论中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新战略十分有必要,但还很难清晰地梳理出新的战略的整体脉络。今年的疫情爆发对世界经济冲击巨大,世界经济陷入史所罕见的衰退已经难以避免。当前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呈现大变局,在这个变局下面我们看到的是逆全球化快速地发展,贸易竞争、科技竞争、金融竞争等相继出现。
主办方给我出了这个题目,我思考后梳理了一下,我想新战略至少应该有3个方面:科技领先战略,内需主导战略,外向多元战略。
这三方面恐怕是未来一个时期,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都需要加以考虑的,因为所谓战略讨论的、所规划的是中长期发展的有关政策和策略的问题。
首先说第一个“科技领先战略”。我们国家近年来十分重视科技,十九大明确提出“科技立国”,但科技立国与科技领先还不一样。科技立国是国家发展应建立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之上。但科技领先就有特殊的含义了,即科技水平要走在全球的前列。其实我们有一些科技如5G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但美国的科技水平仍是世界最高的,而且是比较系统性的。当前外部环境剧烈变化,不管是产业、贸易各个方方面面都存在竞争,但科技是竞争的焦点。
现在讨论的所谓中国在一般汇率情形下面成为第一,在购买力平价情形下的中国经济规模是否是第一,我个人觉得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从事经济学研究的都知道,汇率的波动是非常大的,有多种因素会导致汇率在一个时期出现很大的变化。因此从搞经济学研究的人来说,更多看中的是购买力平价下进行的测算,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讨论已经没有多大意义。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会在重要领域展开,但一系列核心是在科技上。
我们知道美国有优势,一是科技、二是金融、三是军事。这三个重要的优势中最为重要的还是科技。美国金融方面的优势需要另外找一个时间专门展开讨论。但整个竞争的焦点在高科技,目前美国在这方面确实是有优势,所以我们在未来一段时间应该有一个战略,就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系统性政策和制度安排,来促使我们的高科技水平不断地领先,不断地拓展最先进的领域,使我们在这方面形成优势,这在未来特别关键。
未来竞争可以涉及到很多的相关领域,但现在来看,5G已经是竞争的焦点。电子通讯这个领域依然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领域。目前5G(未来可能是6G)中国是领先了,未来中长期在科技领域中、焦点问题上的竞争会不断地持续的展开。因此,我们要确立科技领先的战略。
第二个是“内需主导”战略。公布的数据说明内需在中国经济运行中占据主导的地位,关注度非常高,很多数据都可以用来说明内需确实有了很大发展,在整个经济体GDP总量中,内需占到最重要的一块。但有关整个内需发展有没有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后制定的战略?有没有一整套推动内需发展的系统性的规划?我觉得这个方面还是需要未来要花大力气做的。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这方面说的比较多,但是做的我认为还是不够。关注度很高,政策也聚焦,但是最终落到行动上,系统性的规划和制度的安排、政策的安排还是有欠缺的。
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的外向发展引人瞩目。目前中国的出口已占全球比重13%,是全球第一位,而且已经长期占据这样的地位。中国的对外的直接投资一度增长是非常惊人的,这种状况几乎可以回溯到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日本资本对于美国的投资。当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报道,日本的资本是横扫美国的东西两岸。近年来,中国的企业大批在美国上市,迅速发展。中国的几十万留学人员到美国或者是其他的发达国家。所以开放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是越来越大。
可是时至今日,我们看到情形正在发生变化。美国正在酝酿政策,中国留学生可能会受阻;企业到境外上市,尤其是到美国市场上市可能困难重重,已经上市的面临退市风险;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出现了很大幅度的放缓,贸易出口正在受到持续地压制等等,这就是“大变局”。这种情况下难道还不应该来认真思考一下如何设立一个内需主导的战略?我认为通过这个内需主导的战略能够系统性地有计划的将中国的内需增长潜力挖掘出来,使得中国真正能够主动实施内需发展战略,以有针对性政策促使内需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国和美国是属于同一种类型的,就是有着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比美国还会更加明显。14亿人口随着人均GDP的上升,消费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今年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就将超过美国,而超过之后美国大概率就难再有机会反超了。中国的市场是巨大的,未来经济的内需主导是必然的。
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在遇到巨大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使得内需快速地得到发展?内需能够得到系统性的有计划的推力?这是战略所必须考量的一个问题。未来内需战略的重点毫无疑问是消费,尤其是中高端消费。
内需主导并不意味着放弃外向发展。我认为至少应该有的第三个战略是“外向多元”战略。对外开放还是需要的,还是需要在未来主动地积极地推进外向发展。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现实是商品和要素流动受到美国方面的阻碍,美国毕竟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他还有很多的资源,但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正在采取各种方式与中国切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战略应该是如何的呢?无非从两个层面考虑:
第从贸易投资区域方向来说概括为六个字,“周边、南向、西进”。
所谓周边就是发展与邻国的稳定关系,包括像日本、韩国、俄罗斯等等,还有一些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邻国和中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可以说用不了多久,所有邻国的最大的出口目的地都将是中国,所有产业中会有相当的部分都会挂在中国的产业链上,所以邻国的发展是外向发展重要的环节。我国南边有一个成长性较高的经济体---东盟。在今年1-4月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5月份的数据欧盟赶上来,未来可以看到,欧盟,东盟,美国可能轮番上演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角色。东盟的人口达5亿以上,经济发展速度比美国比欧盟都要来的快得多,所以会是未来中国主要的贸易投资的发展方向。一带一路已经推动中东和欧盟与中国之间经贸关系的发展,未来的发展空间依然不小。
另一个层面是中国自身市场的开放。目前已经推出一系列的开放性的政策和制度,加快了自身市场的开放,比如说这两年金融对外开放速度加快,刚刚推出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开放政策,都是希望推动中国内部的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包括服务业的开放,医疗卫生行业健康、金融等等都会加大力度对外开放。我认为未来应更加系统性和有计划地来加以落地。
伴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很多行业进一步趋向规范,中国在管理资本流动这个方面有着非常良好的经验,在控制整体这个风险方面我觉得我们还是有能力和条件的。
未来外向发展依然十分必要,关键是战略需要做一些适当的调整,要转向外向的多元化发展,这才能使未来在开放全球经济运行过程当中保持不败之地。
总之,三大战略应对全球变局。新的战略会给产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未来五大产业板块值得关注。
科技领先需要加大投入,实施赶超,高科技板块未来发展的空间很大;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内需持续升级,必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成长;高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数字经济将快速成长,目前我国占比只有40%,欧美一些国家达到50%-60%,因此数字经济未来得发展空间巨大;内需主导下中高端的消费品行业未来也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后疫情时代,医疗健康产业随着需求不断扩大,将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时间已经超过,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