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赛空间携手微软创新赋能暨生态加速计划首个项目——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将展开包含园区走访、项目路演、长三角创新合作论坛等一系列双创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借力微软生态圈,促进长三角区域企业的联动交流,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圆桌.jpg

以下为“创造的力量”云赛空间双创系列活动——长三角科创联动的圆桌论坛环节,各嘉宾的精彩对话,由云现场整理。


    主持人:

    非常感谢大家,我们很荣幸邀请到这么多人在同一个会场,我们上海这种线下的会议还是非常谨慎的,下面邀请几位讨论一下,我们听听来自做创新和做企业这一块的有一些什么样的看法。
    刚刚朱总提到,像智慧交通、长三角高铁已经顺利打通整个区域,整个长三角都能实现几小时内往返,在这次疫情当中健康码互通互用也是长三角一体化非常大的应用,请问各位,大家都有各自的体验,不管做体验还是做创新孵化还是做研究大家都有体验,请问各位在接下来,你们觉得在哪些领域,或者是更快地能够走向一体化,因为今年确实有很多两会代表提出其实在这一块走得还是太慢了。
    
    陈灼砾:

    这个问题挺大的,政府层面的高层回答最好,我们从创新的角度提一些看法。首先一点,长三角是国家战略,政府层面也有高层顶层设计,整个长三角这么好的区域里面,等于是欧洲的规模,要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这个定位可能是从政府层面协调,不能说我想干什么干什么,有市场在里面,你干什么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发展,同时政府也有组织协调,上海是一个金融中心,研发、高端资源上海也比较合适。从制造来看,苏州也合适,这个是政府来确定。“创新先行”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技术是通的,未来我们也是关注在创新方面,能够把上海长三角的创新联合起来联动发展。
    
    朱益铭:

    我补充一点,我觉得纵向来看,我们有苏州、浙江、上海,哪怕是产业也是纵向看问题,我们不如横向看问题,第一个是“创新”。创新本身是横向问题,不管产业、地域、行业,创新就是可以融合,而且是没有人告诉你不能一起创新,第一个我们不能承担政府的职能纵向怎么定位和融合。第二个是“科技”,还有一个不断提的事情就是我们接触的是科技公司、码农,常常被人家说“直男太懂技术不懂生活”,我接下来要办交响乐欣赏、咖啡文化欣赏,因为人要完整,不能只是会赚钱和编码,也要会生活。人和文化的交流是另外一个横向问题,创新中心我不看成纯的硬科技的载体,我要培养的是我们出去的所有企业在这里经历过这段时间,我的理念首先是科技要好,市场、融资、品牌、技术都帮你做,千万不要忘记我们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这两点虽然脱开长三角一体化,我不认为我能定义纵向怎么融合,从横向的角度,技术、创新、文化、人是可以打通的。
    
    丁霞:

    我觉得首先“一体化”讲的是三省一市怎么之间协同发展,怎么样各扬所长?在这个前提下应该是先打通一些东西才可以,打通什么呢?比如说现在能感知到的地铁、轻轨互相的打通,健康码数据的打通,但是发现还不够,就像是轻轨还没有完全打通,现在只是城市与城市之间,未来是省与省之间,包括航空、港口等等这些的打通,其实是需要更加深化的。
    数据的打通是任重道远,现在只是一个健康码,实际上就像我们在工业领域来看,我们有一个BU,当打通一个企业内的各个设备和设备的数据和ERP、MES系统的时候都很难,何况是打通城市之间的各个数据,我觉得这个事情是任重道远的。拿我自己来说,我最希望的是从吴中区到工业园区来的时候,社保没有打通,这个对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就是一个很正常很生活化的,如果把这些所有的数据打通,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首先数据打通应该是最重的重中之重,这个打通了后面一切都会快。
    
    陈银:

    这个问题很大,我是上海交大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今天我也有幸看到龚总都是创业者,我讲小一点聚焦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的发展跟国家的需求是同频共振,去年开始上海苏州宁波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苏州宁波长三角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的布局,工业园区和上海交大合作共建的,因为这个平台很多都已经到了Pre-A轮,接下来可能到B轮的阶段,我们是更早期的项目孵化平台,你还在学校是学生,希望多一个青创者,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探索人工智能这个校地,政产学研用的模式走通,实现真正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同时也能够实现人才聚集和共享的功能,另外人工智能是赋能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人工智能赋能作用于我们更大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建设。
    
    赵晨:

    我曾经是码农,我作为代表讲一下给我们带来的益处,这个是大的口号,口号落实到后面可能是人们思维上的变化,我们以前去上海,或者是南通或者是拓展什么业务的时候,都会说你这个公司是哪里的?上海还好,苏州的不是特别远,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大概有多远,我希望有一体化之后,我们去太仓、张家港、南通,物理上的距离把我们心理上的距离拉近,我去南通谈一个客户的时候不需要事先在这个地方做子公司,目前很多大的企业都是这么做的,但是对小企业来说成本是非常高的,希望长三角一体化运输上的成本会降低,这样的话大家都认为是一家人,开拓的第一步一般是在我周边的地区,这样的话成本能降下来,空间也非常大。
    
    主持人:

    云赛空间是仪电的产业创新平台,微软也是国际化大企业,你们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创新这点上,不管是国企还是大的外企,或者是交大这样的具有代表性的院校,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真正的推动这样的一体化,或者是创新的落地?因为事实上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定位不一样,我们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思考创新?创新对你自己的价值以及对整个大环境的价值是什么样的?
    
    陈灼砾:

    为什么是“双创”?今年又提了,这一块对国企来讲,我们也是响应号召,当然我们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做,微软有经验大家做创新。
    第二点是创新是能够打通的,从长三角都可以连通,从我们的空间讲能够为创新做服务,希望我们一切的目标都是服务好创新团队,让你们尽快成长,尽快为国家的经济做贡献,希望未来能够从国家来讲,长三角一体化的要求是提高效率,政府能够打通,比如说高速公路取消省际收费,效率更高了。既然有这么多国家的资源需要你们拿出来,做服务帮助上海苏州更多的长三角一体化的城市做。对初创的公司讲需要花钱,但是很多民营的孵化器可能是很难,他们靠投资来回报这个孵化是不容易的,因为小企业孵化可能要5-7年,为什么国家药支持我们这样的空间是一个目标,我们国企的目标更多,通过政府的资源帮助创新团队成长,不光是上海为主,要打通长三角地区。
    
    朱益铭:

    如果今天大家还在怀疑微软对创新是什么态度,那微软做得太差了,微软的基因就是创新的公司,创新是他天经地义要做的事情。从微软本质核心的价值和整个的业务模式讲一下这个问题,微软有他的诉求,微软本质是一个平台公司,各位可能是大部分人知道,微软95%的业务都是合作伙伴给微软带来的,微软的产品各位都是搞技术的,你们对微软比较了解一点,绝大部分的人我在很多场合问,你们用了什么产品,绝大部分说是office、windows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他隐藏了很多东西是把这一端交给了合作伙伴,基于这个来说,再一个技术平台的基础上,我们必然要不断的发现和扶持找到我们基于技术的创业团队,不然的话你想过5年10年不去关注这一块,那一块的团队不知道在哪里,天然的微软要关注这些东西,为什么在微软整个的创新体系当中有加速器,有各地政府合作的机构,甚至是微软有一系列的在本地不运营而已,M12,12的意思是12个字母。这个是我们本身的基因和我们的业务模式,我们必然是要扶持找到创业团队创新中心。
    
    主持人:

    刚刚您说了,孵化更早期的科研成果转化,在过程当中跟企业,不管是上海的企业,上海交大可能有很多很多点,你们是怎么跟当地的一些产业做结合的?因为科研成果转化需要到产业化。
    
    陈银:

    其实一开始我们选择很重要,上海交大布局的时候第一个选择苏州,为什么选择苏州产学研区做人工智能孵化平台的试点?主要就是因为苏州的产业环境好,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如果没有记错今年是第4年获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第一的地方,因为很多的传统产业,尤其是智能制造,所以我们是特别希望基于苏州工业园区能够跟更多的企业合作,能够我们站在长三角一体化的高度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创造的平台,把这些江浙沪的企业引进到苏州工业园区,变成可对接的资源,因为我们也在跟科技园一起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博览会,通过这样的资源对接,我们希望做成可落地的,所以我们也是对这样的活动有一个诉求,基于长三角这样的众创空间,众创空间的联动,我们希望对接给我们更多产学研需求,这样是相互的,这样才能联动变成活水。
    
    主持人:

    下一个问题是给丁总和赵总的,丁总做投资接触很多的创新企业,做投资人的过程当中,怎么把创新企业和你们做结合,怎么选择怎么推动,怎么能够让他真正的成为你生态当中的一分子。赵总也是一样的,有很多大客户,你们跟大企业合作,比如说国企或者是大的外企合作的时候,怎么样交流,让自己的创新方案进入到视野,并且真正的落地,发挥出巨大的能力?
    
    丁霞:

    其实瀚川真的不算大企业,虽然去年科创板上市,但是我们自己在内部一直说是创业2.0阶段,一直在创业的路上,没有觉得是大企业,既然这个话题我不想聚焦在瀚川里,作为一个大企业到底怎么样考虑创新的事情?大家都看过一本书《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创新者的基因》,里面说到大企业做连续性创新的时候一定有绝对的优势,我们有很多的宝贝,你们的技术拿出来随便可以PK到现场初创性的企业,为什么会让大企业很难突破创新?是因为大企业有大企业的价值网,他有他的产品他的客户他的市场,他的技术,他的组织能力等等的限制了他,使得他没有办法做创新,束缚的太多,就像是我们的智能手机,实际最早是在诺基亚开始,他的体制把他扼杀了,并不是说一个顶尖的技术本身让初创企业怎么崛起,反而是一个初创企业他找到了一个很细的大企业看不上的,或者是看不见的一些场景里面,忽然落地爆发了,我对二兔网络,技术未必多先进,但是就懂得大妈需要什么,这个就是创新,我觉得创新并不是技术一流的创新,而是广义的创新,所以我觉得对于大企业来说,确实会存在这样的点。
    但是大企业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我一定突破自己,越往大系统越来越封闭,所以就必须建立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怎么样建立呢?微软做了很好的例子,我要做开放的平台,我要做开放的接口,对于瀚川虽然不是大企业,但是我们也在路上,我们要有这个意识,不断的做开放的接口有这个意识,接下来我们也有动作。而不是说有需求马上就对接客户,我们作为大企业,也会主动的跟小企业接触,而不是等着小企业来还碰壁,不会的。首先是意识,第二个在平台一定有对接的平台,从初创企业来说,不管什么样的创新和合作最终一定是找到双方的需求,满足双方的需求。就像德鲁克说的,有的时候不是在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是在创造,你创造一个客户都不知道需要的东西,这也是一种创新。
    
    赵晨:

    丁总讲得非常好,其实大企业跟创新企业天然是互相需要的,前几年AI非常火的时候,很多大企业尝试成立科技子公司,平安科技,太平保险有自己的太平金科,都尝试过,但是这个模式除非做到平安的那种体量,用烧钱的模式可以做起来,最后的成果风险是非常大的,所以理想的形式就像是丁总说的,我们在市场上创新做的非常好的企业。从我们企业的角度来说,我们把每个大企业当做是一个钉子,努力的做出来能够搞定他们这些钉子的锤子出来,所以下一步怎么样吸引到他们?这个就是从我们创新企业的角度来说,我们一定要聚焦,不能说一开始做平台和生态,一定要在某一点上做得特别好,这种情况下特别好的点给我们带来一个品牌的效应,因为我们也发现了很多时候,主动找到我们的公司,他一般是在市场上找了一圈有这样的公司和技术,过来体验了一下还不错,我们跟普华永道就是这样的,他在市场上找了两年,没有一家公司用AI做智能审计,我们公司成立3个月,他找到我们,因为他们一直在找,说你们的东西能不能做?3个月之后就跟我们做了战略合作的协议,其实我总的观点,双方是互相需要的,我们从创业公司的角度来说就是把某一些技术的领域做的最好,不要贪大,也不要想平台生态的事情,因为创新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尤其对初创企业来说,这个成本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存,我们刚刚开始肯定也犯了很多的错误,什么都想做,因为我也是从微软出来的,所以创新是血液里面的,什么都想做,忽略了生存方面的事情,不过我们总的来说现在做的是非常的聚焦,所以现在很多大客户会主动找到我们。
    
    朱益铭:

    我可能是有一个经营模式,我在微软15年,有13年在培养微软大中华区的内部员工,当然我不是亲自教,我会编整年的培训计划,这个部门是微软战略部门的一部分,我们知道6个月以后微软往哪走,我们才能分析现在人的能力在哪里,接下来6个月以后培养什么东西,大概是这样的。其实我们接触过大量的大企业小企业,小小企业,我认为是这样,第一个大企业要有一些文化性的改变,比如说微软的转型目前大家认为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微软的转型并不是数字化转型,也不是云优先一两句话涵盖的,微软转型最开始是文化上的转型,那个时候文化转型变化之大连我们每个人每年的考核的方式都会变,所以第一个给大企业的建议是第一你要有文化上的传承,就要和我们交流什么,就是要搞养老,我们也谈到了平安,我也跟他谈到了你们太平要搞养老科技,就是你要开放式的创新,多接触创业者,但是你作为一个平台方你要有合理的资金,就是别让别人白来,不能让人家白做大企业有大企业的态度,对于小企业来说,我认为小企业,尤其是科技类的创新公司,往往都是我们科技能力特别强,而受到了一些亲睐,得到了一些机会,但是千万别忘记了,科技强只是让你在目前的阶段得到不管是资本的亲睐或者是一些客户的亲睐,但是你要把这个企业往将来发展,其他东西是不可规避的,比如说销售的能力,管理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的能力,不是说因为你科技强而规避的,可以涵盖,因为你的科技强可以弥补一些,但是最终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在发展的历程中,第一天就应该考虑整个公司的发展,而不是说只要把科技做好就有人来,酒香真的怕巷子深。
    
    主持人:

    谢谢,因为我们今天时间比较短,我就简单问这两个问题,希望后面有更多的机会交流,我们这个是苏州首站,后面还会去其他的城市,也会继续在苏州多来几趟,希望大家能够更多的进行交流,这个才是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的趋势,所以最后就请各位给创业者一个寄语,祝福也好,寄语也好,要求也好,谢谢。
    
    陈灼砾:

    首先我们云赛空间是服务创业者,第二个我们希望能够带来资源,我们作为国企的平台,把长三角的资源带给大家,带你们找市场,我们要延伸到大湾区,跟广州联系,我们跟国际化的交流也有,把更多的资源集结起来给各位。
    
    朱益铭:

    一切以创业者为中心,我们运营苏州这个项目,我们定的基调就是品牌市场技术和融资,就是这4方面给各位打造生态,欢迎各位加入生态,在这个生态中您能够成长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丁霞:

    欢迎大家来找瀚川合作,我们给订单。
    
    陈银:

    只要你内心有创业的动力,特别欢迎你来找我们,我们不仅限于上海交大,我们对每一个创业者。
    
    赵晨:

    不要盲目地崇拜技术,生存更重要。当然了,合作伙伴是你生存的基础。
    
    主持人:

    好,谢谢大家!今天的活动到此为止,感谢各位投资人待到现在,今天线上也有非常多的观众,非常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