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转折与未来” 2024第四届市场化LP投资峰会暨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圆桌对话环节,由云现场整理。
田华:非常荣幸能够接到LPCLUB的邀请,我是今天第一个圆桌对话的主持人田华,我刚才全程听完王欧总的演讲了之后,我也感触颇深的,王总对中美的股权投资的历史娓娓道来,也对目前的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趋势做了很高质量的这样的一个演变的分析。看得出就是相对于欧美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还处于青少年的时期,只是近几年可能存在了一点叛逆。所以比如说我个人的理解,可能现在股权投资市场,不管是一级和二级,可能还仅是一个融资的市场。所以到2024年不管是募资环境、投资环境和退出环境可能都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面有机遇也有挑战,所以我们在这有了这样的 panel,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首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叫田华,是香港信地集团的家族投资代表,我们是主要是看一级二级等三个方向,AI农业和老龄化的三个行业,基金和二级的股票我们都有在涉猎。下面也请大家简单的做一个对于所在的机构跟个人做一个投资介绍,那就先请陈总我们介绍的时候就按照这样的一个顺序,陈总您来。
陈思烨:好的,特别感谢LPCLUB的邀请,包括之前王欧总讲的主题,讲到了 VCPE的演化历史,我也深有感受,因为我算是新人,不属于老一批,我大概在10年进入投资行业,最开始的时候市场的情况跟现在是有蛮大的变化的,我记得我们早年看的时候,在10年左右之前,可能很多都还在TMT端口比较多一点,到2014年之后就骤然转变,后来开始到了美团和摩拜,那个时候再到我们后面到了医疗,包括近两年我看AI行业的趋势的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我先不讲多,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传化集团陈思烨,我们集团是一家民营机构,大概我们是起家于1986年,是在浙江省,广东这边可能是到的少一些,浙江人我们还是非常有名的,因为我们属于比较早期的上市公司,我们第一家上市公司大概在1996年左右就上市了。我们有两家企业,我们另外还有一家上市公司是叫新安化工,我们整个集团的产业规模大概在去年营收是1500亿,税收差不多也有90亿,所以说我们产业集团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自有的产业集团原来早年是做化工起家的,就是纺织日化的助剂和洗手液什么印染制剂之类一起,里面慢慢我们延展到了物流,也延展到了我们西安化工作的有机硅和草氨酸锂,这是一种除草剂的概念。
再到后来我们还有一个科技城,产业板块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个产城的概念,刚才王欧总讲到投资的演变历史的时候,就让我想到说我们当年传化科技城的演变历史也是这样的我们最早的产业到我们早年做集团直投,开始我们开始做基金,到我们现在开始做false,甚至我们现在做S,也做并购,跟整个演变历史跟刚好跟王总讲的对照起来的,所以我还挺有感触的,我先介绍这些。
卢小兵:大家好,我是来自东方产融的卢小兵,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这个集团的一个情况,因为在座很多同行业也在关心我们这个企业的背景,我们是浙江省国资委旗下就是国贸集团的一个股权投资平台,国贸是浙江省国资企业,它在整个国资体系里边上综合排名在前三。
我们的产业方向大概分为三个,一个就是传统的外贸,另外一个是医疗健康,医疗健康现在是包括两家上市公司,康恩贝医药集团,还有浙江的医药健康集团。
另外一个板块就是金融服务板块,我们东方产融就是隶属于金融服务板块,因为在历史上国贸就作为一个产业集群国资历史上流动性比较好,所以说股权投资这一块也是他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一个方向。我们在历史上因为在整个金融板块,我们算是在整个算东方金控旗下,整个的股权投资是作为相当于我们基本上对单位说产业的资本来对待,但是因为上述的主业虽然金控,所以说我们基本上因为是以财务投资追求财务回报为主,所以说从企业的定位上讲,我们严格讲,既属于纯市场化的金融资本的下属的股权投资平台,但是又包含有一定的产业属性。
从现有我们平台的管控方向上讲,我们自己主要是以母基金和直投为主。母基金现在占整个管理平台规模的,我们按自己的规划大概是在占70%,剩下有30%是通过直投的形式来进行配置,现在总体管理规模在300亿左右。这是我们的基本情况。
严俊宏:感谢LPCLUB的邀请,我是来自泸州老窖集团金舵投资的严俊红,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咱们泸州老窖集团,泸州老窖集团它是一个地方国资,也没有卢总这边省属大,我们是泸州市的市属,但我们审计是省里边去审计。泸州老窖集团除了大家熟知的那瓶酒以外,我们集团的科技板块,贸易板块,建工板块和金融板块相对来说也比较大,总体的集团的资产规模大概是3500亿,去年整体的营收是1000多亿,利润大概是200亿。那瓶酒大家熟知的那瓶酒,九毛五炉的老窖作为浓香的鼻祖,去年在这瓶酒大概卖了300多亿,净利润大概是100多亿。在这样的光景下面,我们作为集团另外一个利润单元而言,压力是比较大的,因为主业可能太好了,因为它整体主业的毛利率大概是在83.5%,如果我没记错,仅次于茅台。
给到我们金融板块的投资机构考核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简单介绍一下金舵投资,金舵投资是隶属于泸州老窖集团旗下的子集团,泸州老窖资本集团旗下的投资公司。我们还有一个兄弟公司其实也在现场,叫普信投资。我们两家公司大概都是在2017年成立的,2017年成立的,这么多年做到现在,大概经过投资管理的大概小200亿的规模,股权投资是我们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策略和方向,大概占40%左右的规模。另外我们2018年我们自己也帮集团收购了一家公司,其实就在挨着佛山,在广州叫红利智慧,我们也会做很多这种延伸性的产业赋能的动作。
现在经过的定位,更重要的是作为集团在资本这一块的利润单元,可能大家更多以为我们是酒业的 CVC,其实某种意义上不是我们就做市场化的财务投资。
大概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邹沙龙: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是来自财通资本的邹沙龙,我们公司的背景是券商系是浙江省财政体系下的财通证券,应该我们整个体系里面有几个子公司,大家可能是耳熟能详的,一个包括财通基金,包括永安期货,财通资本是作为集团这几年的三驾马车,即投资、投行和财富的投资板块的业务,目前从2015年成立到明年应该就是10个年头了。
目前我们主要是以三个业务板块,一个是政府产业的引导基金,是我们第一个阶段的业务的核心。第二个阶段是市场化的股权基金,以及我们现在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就是市场化的股权型的母基金。目前我们整体在政府产业基金大概是占整个浙江省90个市县区,目前我们已经管了将近40个地域,有650亿的规模,投出了大概92家相关的投资机构,像高领、深创投、IDG、中车,包括跟卢总的产融合加富,我们都有非常深度的合作。
在市场化的股权基金和母基金,我们也有将近300亿的规模,重点是在围绕我们整个城区科创的大走廊,宁波的整个的大的区域板块,进行深度的布局,整个的产业我们比较重点关注,像新材料、先进制造,包括半导体的一些相关的设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等为主。
今天也是很期待能够跟在座的我们的产业的CVC和LP做一些深度的交流,我们这几年也在思考,就作为券商系,又有国资的背景,如何能够创业周期,形成特色化的打法,能够真正赋能到产业里面去,是我们这两年比较重中之重的一个课题。
谢谢大家!
王晓龙:大家好,我是北风投资的王晓龙,我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台上这几位的朋友,我也理解了举办方杨总为什么来请我们也坐在台上,看起来好像是我的年龄应该是最大的,但是我的规模以及我们的投资经验应该是最小的,我们是投资界的一个新兵。
我们是2018年成立的一个投资机构,但是也不能叫机构我们的主要的投资都来自我们早年的一些创业,然后到了各种原因,到了后期就是我们的实业都退出了以后,用自有资金去做一些后续的一个发展,因为2017年、2018年投资开始慢慢热起来了,作为这些个人来说,我们也不想让这个钱放在银行里面,试探的去做了一些这里面投资方面的活动,早期主要是投二级市场以及信托之类的金融产品。2020年以后我们进入了股权投资领域,主要是投半导体跟生物医药类的企业。现在整个的我们规模大概也只有十几个亿,是一个非常小的机构。我猜想杨总请我们上来的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可能代表了个人投资者这个群体,谢谢大家。
田华:谢谢各位5位嘉宾的精彩的介绍,对下面我们会可能会从投、管、退三个方向,然后来对现在的一些市场问题进行一个讨论。
首先是国内的私募股权行业现在正在经历变化,然后提到调整的周期还在进行,然后单是市场化LP可能具有更加灵活的策略。在过去的可能2023年、2024年,市场化的LP其实面临了很多的机遇,但是也面临了很多的挑战,我们的投资策略在2023 2024年有没有什么一些变化,在2025年有没有一些什么新的打算?比如我所在的机构,我们可能在2022年就再去寻找一些不受经济转型,就是不受经济转型影响,甚至于受益于经济转型影响的这样的一些行业。
比如说我们选择了农业,选择了老龄化,然后也选择了AI,然后也想听一听台上的5位嘉宾的一些分享。有请陈总。
陈思烨:接着田总就刚才讲到了投资行业今年的一些变化之后有些什么样的新的打算?因为首先我们是一个产业CDC,我们可能跟像您田总家族的这种没有产业限制的还不太一样,我们因为自己有化工产业,有物流产业,也有我们自己的传化科技城,产业定的是生物医疗,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说,投资并不能泛泛的做,我们还是需要寻找一些跟我们产业有联动和细分的方向,比如说我们现在会围绕着我们自己原来的化工产业在合成生物这个方向上做一些新材料和医药相结合的这些细分的,我会看一看,或者说结合刚才提到的这两年 AI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它在生物医疗上我觉得它的可能结合度,它的壁垒度可延展性会更高一点,因为有很多的数据,尤其这些数据原来是下沉在医院诊所或者各个病人自身手上的,所以说我们不会很广泛的来看投资,从我们自身无论是因为我们有直投的基金子基金,也有这种方式基金,我们从几个维度,如果是从单纯的投资的细分赛道来说,我刚才说了还是会围绕产业的上下游进行一个延展,或者说结合新的一些技术的趋势跟我们原来产业的一些结合,从赛道的角度,从阶段的角度,我们现在有意识的开始在往这种大型的并购类的基金或者专项做一些延展。
另外我们自己也在看S型的基金,是我们除了常规的已经投的一些,比如说我们第一期直接参与投资的也会参与到后期,比如说他已经存续期,但是它本身的项目可能会针对项目制来进行投资。所以总结来说,我们有几个维度我觉得是可以总结的:
第一个,我们会深抓跟我们产业做结合的。
第二个,我们可能对于现金流的要求,是刚才提到的对于企业自身现金流或者它未来退出路径上会更加关注,这两个结合起来,可能才是我们关注的主要的方向的调整。
卢小兵:刚才接田总说的这个话题,对我们来讲我们有比较强的约束条件。为什么这样说?先说一下我们前几年的打法,前年我们主要是用集团的自有资金,这个完全是匹配市场化的团队来进行以追求财务回报为最主要的目标。但是这几年国资的监管越来越严格,现在比如说在一个基金里面,国资委是明确要求我们国资的出资比例是有一个上限,并且这个上限的比例是在不断的压缩,原来可能到一半,现在可能上限可能到30甚至20。
我们现在基金的组合里边。省属国资的出资要加上一部分,地方政府或者地方政府的出资平台这样出资,这里边就必然带来一个约束条件,就说我们的现在的投向肯定也是围绕着浙江省鼓励的方向。
比如说像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这样一些方向,但是每一个基金都有一个主题,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像刚刚和桐乡落地设立桐乡的母基金,它有30亿的规模,这里边就必须围绕桐乡的它的产业叫产业基础来进行配置,它现在讲的是三大一网,还有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能工业加上工业互联网等等这样一些配置,虽然大方向也是符合整个发展趋势,但是这是最明显的特征是结合了当地的产业配置的特色。
另外和丽水合作的基金,整个丽水书发集团合作,他就要求一定要围绕着数字经济来展开。我们对产业领域的配置,基本上是按照主题型和合作方的这样一个深度的融合叠加在一起。这是我们现在的情况,但是从头像上讲,因为刚才也是因为我们本身有母基金,再加上直投,现在是在功能上我们更多把母基金更多的给它赋予一些市场化财务回报的职能在里边,所以说在选择 GP管理人的时候,是更多倾向于做一些头部新锐,甚至说在垂直赛道里边有建树的这样一些管理人。但是在直投方面我们可能就更多的带有国资的使命责任的里边,所以说我们更多的是讲绿色制造,像 ESG等等之类的,我们会在直投里边做精度的体现,这是我们现在一个特征。
田华:谢谢卢总,严总,您请。
严峻宏:谢谢田总的问题,因为田总问题开篇就谈投资还有变化,还有说明年的一些策略的调整,我就说细一点。也借着刚才卢总题,我们是跟普通的国资最大的不一样是老窖集团它基因它是非常市场化的,因为你不市场化你就卖不动,即使国企你不根据市场化这种销售,你卖不动。所以我们投资作为投资者的代表,我们也坚决执行贯彻市场化投资的逻辑。今年我们投资策略做了一些调整,上次在 LPCLUB在杭州的会议上,我们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分享,那是什么?今年比如说股权投资,我说个数在可能今年很多机构不太出手的情况下,我们今年在股权我们是过会了20个项目,交割的有15个,在这里面报复跟直投各一半。
去年我们几乎是没有直投的,也是今年很重要的变化,从我们金多投资本身是LP、GP化,这个背后隐含的几个支撑的点,第一是人才,今年我们在股权团队我们扩充了大概一倍的人,相当于历史为社会做了一些贡献。
第二是投决机制的变化,我们引入了两个外部头尾,再在财务跟法务为我们保驾护航,外部头尾有一票否决权。第三是在投资方向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微调,在20个项目里面,刚才卢总包括另外的嘉宾也有提到的,核心是国资讲究5个字,是新质生产力。
我们也很认真去研究了这几个字所衍生出来的很多的一些命题,比如说深圳的20+8,包括四川本身的我们的产业,还有说泸州本身的产业,我们整体的投资还是围绕着今年的 AI也好,广佛比较传统的先进制造也罢,还有今年我们加码了生物医药这一块。
第四个有可能跟别的国资不太一样的,是我们今年也会有一些捡漏的心态,这个是什么意思?是我们会接老股,我相信很多国资可能都办不到,但老股这个东西你怎么样去在国资委监管项下,尤其是直接投资方面,你怎么样去在公允的定价方面,你把议案文件可研去做足这也是一个非常技术性的对一个作业方式。所以我们今年策略也是总结为“三高”,三高的第一高成长,第二高估值差,第三高资本化预期,明年我们会继续围绕三高的策略,会做相关的一些投资安排。
总体今年我们在股权这一块,投资的10个亿以内。但另外我们还有证券合并并购的方向去在我们现金流方面做很多的一些帮助。大家后面有兴趣,我们可以多交流。谢谢大家!
田华:谢谢严总,有请邹总。
邹沙龙:好的,感谢田总。
田总提到的这个点,我们主要重点还是想说说变化,从总体来说,我们今年也是一样的,是逆势也在做一些增量。一个是在引导基金和母基金方面,我们总体是在整个的规模上增加了25%左右的规模。
第二个从投出来说,我们的投出的金额是去年的增量了40%,人员上去年是32个人,今年是增加到了72个人。总体我们对市场的判断还是坚定的,相信中国民营经济的韧性和活力,这是一点。
还有一点,我们关注到今天正好也是浙商大会世界浙商大会的发布,5个民营企业500强的榜单实际上也都在榜首,实际上是我们在服务浙商、浙企的同时,我们也在跟随着整体的产业的脚步,然后去往全国的各个民营企业的一些细分赛道去做一些关注,这是一个点。
第二个点我们发现还是根据我的LP的诉求,包括我的出资方的诉求,我们其实在做一些结构性的调整。像众所周知的是政府产业基金其实也在LP、GP化,然后二一个是产业基金,其实引导基金的出资现在整个的速度以及额度都在逐步的放缓,所有的GP也都在面临着一个关键性的转型,这个转型我们也在做一些调整,其实我们找一个周期,下一个周期我们投一些头部的GP会投的多一点。但实际上这两年我们更多的还是投一些产业的CVC,而且更看重的是CVC的产业的抓取能力,投后的赋能能力,风险的管理能力,以及产业的整合能力。而在这一点上面,我们更加的愿意和 GP方共同的去做一些产业的整合,甚至我们也在组织一些小范围的2到3人的这种,我们叫作茶话会或者投融会,让不同产业赛道或者说在不同轮次之间的GP,得以深度的资源交互,这个我们发现还是有一定的成效,不仅能够帮助集体投的一些企业能够更好的拿到订单,也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传出一些并购的机会和可能性。
比如投资产投的比较多的GP,我们会和上市公司资源比较紧密的GP合在一起,大家就一个话题,深聊2到4个小时,我们全程在这个里面做一些服务,这个里面我们一方面可能衍生出资金方的需求,我们母基金可以对整个的交易做一些配置,把产业由市场化再引导到我们的这个地方的落地。
我们其实这两年更加的强调,不是为招商而招商,为产业落地而落地,我们更加的强调是本身资产的质量,资产它的核心的产业的扩张,顺势和地方的产业基金形成一个合力,更注重我们的投资的结果,这是一个。
第二个是市场化的股权投资和母基金的法律,我们也更加的看重投资的效益和投资的保值和增值。所以这两年我们也更加的注重并购的策略,尤其我们看到这两天深圳的并购的相关的条例发布,对整个市场也是一个信心。
实际上在实操过程当中,我们又看到,其实最近又有7家上市公司的并购被否,包括行业里面很多CVC,在攒局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所以我们也在总结如何能够找到一条就跨越周期的相关的一些优质资产,然后能够实现总体的收益,所以在这个里面我们作为母基金的为主的这么一家投资机构,我们实际上更加在明年会更加深入的和GP方在我们的跟投策略,在一些投行策略,甚至包括在一些资产的整合以及资源的整合方面,进一步的发力。谢谢!
王晓龙:我刚才听了前面几位朋友的发言,非常感觉是非常符合刚才光大的王总的演讲中讲的我们这两年的一个趋势,我们看到我们前面的几位朋友很多还在大踏步的前进。
在扩展,但作为个人投资人,我们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到今年,我们已经有非常大的一个变化,我们投资非常谨慎,收缩的更多。我们当年的投资这个可能是跟市场而起的,跟半导体的风起的,而且跟着风也赚了不少钱。从今年开始我们就感觉到这个项目,品质上虽然说比以前更好了,但是我们能投进去的一个机会,以及我们投自己投资的意愿其实弱了很多。
要从很多方面去讲,我们主要的感觉到还是让市场以及政策对我们被投企业的发展还是处于一个非常不太友好的状态,尤其是有时候我们感觉到我们的创始人自己的信心都不是很足,虽然说他在我们投资者面前表现得非常镇静,非常激情澎湃,但是他自己实际上背后做了一些我们还没有投的时候,他都想到自己退出的一些事情,对我们的信心肯定是更有一定的影响的。
以前我们投资经常会说看这个项目好不好,它的研发、它的产品、它的市场,现在我们投资首先要考虑的项目为什么到了我们这种个人投资者的手里面?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个问题,前面的这些是有这么多大佬在大踏步的前进,这个项目为什么还能到我这里?这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所以说我们今年的投资更谨慎一点,但是作为我们这种实体企业退出来的这些民营企业的老板组成的局,我们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我们更注重于去贴近产业,我们很少的去根据一个PPT或者根据一个定调报告去投项目,也很少说是跟创业者去多聊几个小时,或者说跟某个投资机构多聊一段时间去同一个项目,我们更注重的是进到企业的产业链内部去,贴近产业的去了解产业,因为当你了解这个产业的时候,你会发现 PPT上写的很多内容其实是变化了一种手法,一个春秋笔法,你很多的东西跟实际上是不切合的。我们更喜欢这样的一个靠近产业的生产或者是市场去了解一个项目。我们未来将坚持这种方法,更多的去就是打好自己的内功,谨慎的选择项目。
2025年因为我们的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自己投资没有任务,我们自己投资自己的钱不会说是今年一定要投10个项目、5个项目或者几个项目,我们要赚管理费,我们不需要做这个事情。所以说我们也是船小好调头,我们就是市场不好的时候谨慎一点,练好自己的内功,多学习独镇各位前辈们学习就行了。市场好的时候,我们抓住机遇就可以了。
谢谢大家!
田华:谢谢王总,我们也是一个家办听下来,我们的策略可能跟王总您更像,我们现在不仅仅是从投资的角度来理解一个项目,可能会更多的会从产业角度甚至生意角度,后来去理解一个项目,来去看这个生意到底赚不赚钱,怎么能退出来?就是以退定投。
在投资的时候可能就要想这个项目将来怎么退,也可能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把管理跟退出的两个话题合在一起。也请教几位嘉宾的问题是我们在管理方面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内管理,一个是对外管理。对内管理就是按照现在的投资行业的一些变化,我们对内比如说对于我们的团队的能力,对于我们的治理机制上面可能会有哪些的变化,对外来说,比如说我们对于已经投出去的基金,对于已经投出去的项目,我们会有哪些管理的策略,比如说对于流动性我们会有什么要求?
在退出上,当然今年可能会有一个变化,就是IPO可能暂时的暂时的可能会严峻一些,但是也有一些很好的变化,就是并购市场从《并购六条》发布以后,目前是非常活跃的。在管理人退出上也想请问也想请教5位嘉宾,我们在这方面所在的机构上有没有一些什么心得?谢谢大家。
陈思烨:感谢田总的提问,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挺难的。因为我觉得管理是一个多维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我只能说在目前我们集团内部今年还是比较讲究训战,因为我们集团也比较大,我们集团有15000员工,从我们集团领导,包括我们各自的战训战会议所传达的精神就是统一意识,统一认知,反而是我们在近一年反而做的比较多的一件事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集团这样强调,但是从我们实践层面就是更深层次的去领会集团的战略的想法和意志。
因为我觉得一个管理当中最大的变数是个人的能力,人的认知,某种程度限制了他的做事的方法。所以一定要说管理,我觉得更多的还是从这方面给我们集团做了一些很大的调整,在人员的结构上,在人员的统一认知上,在至于说在能力的互补结构上,我觉得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你整个团队里面哪些方面缺你就缺,取长补短,都是泛泛的,这是内部的一部分。
说到外部,我们刚才讲到说我们对于这种很多GP的退出的关注,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作为我们这样的产业集团,我们也做F也做直投。在我们今年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我刚才也有在基金的策略没有讲到我们今年特别强调现金回流,现金回流一方面是指我们自己对于所有已投项目的经营管理,我们在几乎原来是不会切到这么深,现在我们可能每季度就会让他来解释一下,或者不能说解释来讲解一下他每一个季度的经营情况的变化,甚至于说像我们这样的专业机构,因为我们本身自身有投资能力,所以我们对于一二级市场我们都有专门的投研团队,我们就会把它切开来。
如果是涉及到子基金的,因为我们下面有很多集团的直投的子基金,也有像我们仿佛做的子基金,我们就会两种策略,一种策略是对于集团直投的子基金,反正我们就会要求他每季度来汇报一下工作,它穿透的项目表我们是全部打开看的,我会看到他每一个穿透的子基金的子项目的具体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是穿得非常细的。第二层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来说,我们对于已经投资的其他的就是放创富类的子基金,我们会根据它子基金本身的项目的数量进行来考量,如果它的项目数量非常大了,比如说有些我们做的资金它数量也很大,比如说已经50个以上的项目了,我们就很难每一个项目管理的细,但是我就会抽5到10个项目来重点跟进,或者让他自己来推,你做的前5和前后前5是什么原因好的,后5是什么原因不好的,这是一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就是在已经投的量不是特别大的自己性,我就会像前面一种我就会穿透下去来看子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因为我们觉得一个基金里面说实话没有所有项目都很好,这件事情是不现实的,他一定到最后会集中到某几个子基金或者某几个子基金的某几个重点项目上去,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到在这个基金里面也好,项目里面也好,二八法则的部分,就是你基金的头部的那几个项目和底部的那几个项目的情况会重点关注一下,头部是看我的收益,底部是看我的风险。所以如果收益和风险都能保障的情况下,其他中间值我觉得问题不大,你只要正常延续就好了。
我们在风控的策略和退出的策略上,更多的回到说总结来说,一个是我们会穿透到所有的子基金的子项目,第二个我们会关注所有项目的实际的运营情况第三部分我会从头和尾相互从风险和收益来做一个抽查和核准。
另外的程度来说,就是我们会加强日常的从原来最开始的年度半年度到现在变成季度,甚至于以后可能会抢到月度,就是投后管理会做的越来越重,因为对于我们这样的产业集团来说,我们自身的基金实力是ok的,但是反过来说,因为我们自己有本身就有GP团队,我们自己的GP团队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又来做,一定是这个事情是我做不了的事情,而他人可以的,所以我会强调差异性,这个差异性不仅体现在产业的差异性上,比如说我自身是做化工物流或者是这两个领域的其他的新能源,或者刚才提到的人工智能方向,是我的考虑新材料。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刚才提到的在能力边界上,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在资源的延展上可能是我更加看重的。
另外我们今年也会在有意识的开始找具备国际化拓展资源投资和募集能力的GP,我会考虑到一个全球风险平衡的问题,所以从内外的角度,简单点说就是内我注重人,外我注重事,颗粒度会拉得非常细,这是我们整体的总结的方向,谢谢!
卢小兵:刚才陈总的介绍里边有很多和我们的做法比较像,我就更聚焦一点,我就从我们投后和推出的一些考量,我们现在主要是对内做的一些改变。概括说我们可能是分为三个方面,一个从团队就团队的优化,另外一个是从机制的,还有一个就是从机制的设计。再有,一个就是我们把基地也适当做了一些考量,您说团队优化。我们投后以前的管理模式相对来讲早点因为这样说我们从12年开始正式进入就股权投资,现在正好也需要是12年的时间,基本上有一个完整的周期。
现在包括基金的退出,包括投后的一些安排,已经是迫在眉睫,或者说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就以投后为例,我们原来的投后相对来讲最开始的时候是比较粗放的,前几只基金是比较粗放的,基本上是由投资经理他负责后面的一系列的投后管理,也就是谁的项目谁负责,是有点全生命周期的味道。但是这个事情到了2018年之后,这个模式已经是不是优化的选择了,第一个就是项目经理手里边在手的案子比较多,他精力覆盖,他要去分配时间和精力。另外一个管理上非常带有个人明显的风格。还有一个我们叫作这个叫归因的因素,投资经理对自己的项目一直有一个情有独钟,这样一个感情的因素在,它的退出包括估值上,他们自己往往陷于不客观的这样一个状态。我们从2018年之后,我们就专门成立了投后管理部,这个部门是相对独立的,它是和这个投资经理进行衔接优化之后,就变成了一个投资部和投后管理部,甚至投决委层面的共同决策,来进行后面的退出安排,就投后管理和退出安排。
另外一个我们有一部分对于母基金层面的,我们是请了三方机构就专门负责投资,相当于把这一部分就比较碎的细化的,我们做了外包处理。在从投后投管的机制上讲,我们是在设计上进行了一个调整和优化。另外一个就是从团队角度来讲,因为我们从投资到现在,合计下来有将近150个项目,其中有30多个项目已经是IPO上市的,就包括A股的, A股包括科创板、创业板、主板、中小板,港股的纳斯达克的基本上都有覆盖。上市以后的退出严格讲对不同的就按原来这个模式讲,对不同的团队区分非常大。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当时投了百荣百科技,两个基金共同投资其中一个基金。这个比较着急,想追求 dpi的快速的这个就能够兑现。在解禁之后,很短的时间里边就早早的变现了退出了。但是之后的一年半这个票数涨了两倍,一下子基金的收益水平就明显有个非常大的差异,后面我们在这个角色上,就除了刚才那种方式之外,我们在团队上也做了优化,第一个我们引入了二级市场团队,二级市场团队怎么讲,平常他们是研究型的团队,研究型团队主要是我们这块招聘的人员来源,这个团队大概是分成三个方向:一个是对估值有了解,大家就从财务会计事务所、会计财务事务所,还有券商,主要是券商的研究员和投行,这里边配置了大概有五六个人,这五六个人主要的工作就是来研究这个减持的时机,就相当于这么多的项目,他要做一个宏观对市场的初步的判断。
刚好我们还有一个就在我们的体系里,还有一个私募证券牌照,同时也可以来跟他们大概配了5个亿的资金池,让他们去做这样去操作,整体来讲衔接对我们后面的退出帮助就比较大,后面有几个兑现的项目,像那科大国盾,我们目前还持有这个相当比例的份额,就说基本上是按照节奏减持了,目前科大国盾应该是已经基本上是创了历史新高,就这样一个状态,这一块从团队配置上,我们这一块还是对我们投顾管理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个方面就是从基地设置上,这块对国资来讲是个比较头疼的事情。但是好的方面我们现在除了我们本级以母基金为主,下面我们有三个参股的子公司,这个子公司我们基本上原来在考核激励方案里边,激励机制里边是只有投诚的和退出的非常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化,投成奖有一部分,退出是按基金算,就对投资经理是按照跟踪项目的,但是后面这种机制变化之后,我们相应的也做了一些优化,参与后期投后管理的,参与推出具体决策的,我们也给它赋予一定的权重。
整个来讲,现在从我们几个主要在管的基金的dpi回报,还有猫客等等,包括还有一些有合作方反投要求的这样一些考核指标上,基本上这个指标的完成率还是不错的,目前没有出现特别大的这种合作上的问题和风险。在后面这个部分我们就说后面新设的这一块,我们目前是把这个机制就叫新设基金里面直接就按照投资和投后就做了一些,包括在投决层面都做了一些安排,这个也方便我们后面这块能够形成一个完整,因为现在刚才王总也提到了,我们确实也在统计,因为从现在的基金退出的模式上讲,主要还是IPO的形式,但是IPO从去年开始A股只有203家,也大概2500亿的是募资规模,今年基本上是断崖式到前三季度,到现在有69家,今年大概率的数如果按照这个规模上讲更进一步下滑,港股还有包括美股在内基本上都是如此。
这个但是同时并购市场适当的保持了一个平稳,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讲,没有特别好的退出通道的情况下,我们包括刚才IPO要把握好主流的这个方式,同时我们也在对 S基金,还有我们现在一些并购方式的推出,包括管理人的按照承诺回购,因为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项目已经触发了,当时的没有达到资本化的要求,肯定都面临创始,创始人就回购等等这样一些条款,我们条款这一块现在有专门也有一个部门,就专门有一个团队在负责这个论证,不叫论证就祝福的严格讲叫谈判,就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是能不能按照约定的这个比例或者是收益水平来保持退出,实现流动性。我们现在基本上是按照刚才说那三个方式来进行管理非常的体系化。
田华:谢谢!严总您请。
严峻宏:谢谢田总的问题。刚才两位嘉宾说得非常好,我们也有一些思考或者说浅见,跟大家做一些简单的分享,但是交流肯定是基于咱们机构的一些定位,或者说背后的逻辑不太一样的。今年如果说管理,前几天正好在集团汇报,讨论今年的收尾的一些工作,还有明年的这种投资策略的一些调整和讨论。说白了就是听领导怎么下目标,我们的考核每年只有一个指标,就是利润总额,你也就是赚钱很简单,也有一些隐性的指标,也包括党建审计,还有说融资等等的很多隐性什么,还有一些协同,因为我们老叫资本的客户协同部的领导也在现场,可能我会说的更正描红一点。管理我们分为几个维度,第一今年我们强化了一个资金管理,为什么?因为我们前年经过投资做成了2A+评级,今年我们做了一个动作,在资金这一块,我们第一次面向公开市场,进行发债的动作。
今年我们发了9个亿的科创债,分为两期,一次5个亿,一次4个亿,中间间隔大概一个半月,但很明显感受到市场的资金端的冷暖。我们发5个亿的时候,成本是3.13。一个半月之后,利率就降到了2.73, 现在我们更多的在今年做得非常强化的资金融资端的动作,未来我会发私募债,还有PPN,这个是我为明年去做资金的打算,变化的背后爸爸对你的支持会越来越少。
我们2017年到现在,大概七八年的运营的时间了,从“爸爸”的角度,他会觉得你孩子已经成年长大了,给你的零花钱肯定越来越少,你自己要想办法自己赚钱,它是一个内生性增长的逻辑。第二在投研管理这一块,刚才我们也提到,今年我们在前台人员的扩编大概翻了一倍,核心的人员是来源于抄底投行人员,还有说一些产业CVC的那些同志,包括到我们这边强化了一个直投的队伍。
在投研方面我们大概就举个例子,可能很多机构都会做的。很多国企不一定有精力去做的,大概我们一个月会有2到3次的一些行业研讨会,都是内部的,包括了今年反正比较火的低空经济、AI算力、半导体设备,半导体设备是刚讨论完,基本上一些细分领域卖品的讨论,也有一些并购等等,我们强化了整个投研的管理,同时我们今年重塑了一个业务指引这帮业务人员的作业,我们会给到一个标准给他,就什么项目能立项。这个标准我们大概是一个月微调,一个季度会做中调,半年度做大调,因为我们的同事也在现场曹芳也在现场,确实我们也是这么去做的,给到前台人员的压力或者说我们作为管理人员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也因为你要落到纸面的这几十页纸应该怎么写怎么该怎么调,再同时通过内部红头文件去发布的,它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过程。
第三就是在投后管理,投后管理我们也举个例子,我们630之前,交割了一批项目,大概有十来个,其中有一些项目,包括我自己,我每个月都会去交割之后,因为年内又帮他做了一到一轮的融资,投后压力也是非常大的。这种压力也是由于整体的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投资的信心不足所导致的,已经很好的标的,在市场上都很难去融资,最后在1231之前能close掉,我觉得是非常棒的事情。
第二个小例子,我们2018年收购了红利智慧,今年我们自己花在红利智慧上市公司的时间是非常多的,包括去年跟他确认“一体两翼”的战略目标,包括上个月我也过来佛山跟广晟集团下面的国星光电做深度的交流。上周我们又在深资本收购了赵氏股份,做行业的产融的协同,因为他们都是LED白电的封装的领域,它是一个非常卷的非常卷的极致成本管控的领域,我们会及时作为投资机构,或者说帮集团代管的,但我们会扎得非常深,包括讨论红利后面的激励。跟地方的这种结合生产,还有甚至说一些资产的收并购,都会讨论得非常深。
第四点到管理和退出,因为从国资它背后它是双重监管核心就是国资委,国资委强调你是线性增长,你也不能增长太快,但你也不能不增长,它这个任务是拆解的,拆解到我们反正核心的KPI就是管理和退出,我们更多的面临跟市场化加班不一样的地方,卢总应该深有感触了。去年我面临了5次审计,这个不是个人公司。5次我想很多数据它是业务口去提供的,也可能我60%的精力,我都在做文件、做汇报、做总结。
审计他有地方审计,现在我们提到省里面去审计可能更严格,但是有专项审计,经营审计,基本上留给国企人员作业的时间是非常少的,我们也希望能向市场化加班那样去,我全身心的去把这个漏斗去建立好,那个沙子进来,我漏点金子下来。
但是实话,刚才光大控股的王总有提到国资的比例逐步在提升,民营经济的民营投资的信心不足,但是国资也非常疲惫,非常的卷,包括央企地方国企,我们现在也在跟华润讨论一些央地合作的事情,我们也希望我们小国资也希望抱大腿,比如说包括浙江省的大腿,我们也抱央企的大腿,我们一个人真的是当三个人在用,真的很痛苦,但是在激励管理这一块,恰恰是我们地方国资非常不足的地方,刚才我听到卢总需要到你们的这种什么投诚凯瑞的分成,我说实话,我们一概没有。真的一概没有,这个确实是我到时候因为我们老叫资本的领导也再也跟领导提诉苦,确实这一块如果说没有持续做到位或者说进行优化,面临的非常核心的问题就是人才流失,可能到时候流到王总那边去,可能国资帮你培养了人才都又输送到你那边去,某种意义上我们是不太希望看到这种呃这种现象的,但是也没办法,但是我们自己也想办法在突破这种体制机制的这么创新管理,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也希望大家各位大佬们多给我们提提意见,看一下怎么去优化,无论是从人才融资,还有说投资,包括退出,做不同的一些交流和探讨,大家多帮帮我们多帮扶一下。谢谢!
田华:谢谢严总,因为时间的关系,邹总、王总我们大概每个人一两分钟,先请邹总。
邹沙龙因为时间有限,第一个我觉得刚刚卢总和严总提到的一些观点,我们很有共鸣,也很有共鸣。大家在管理上的做法有非常多的相似点,我就不赘述,我们体现在两块,可能补充一下,第一个是数字化,今年通过数字化,我们把整个管理的颗粒度做的更细了,包括里面的这些信息行业的一些发布,包括资源的整合做得更加系统了。
第二个是专业化,或者叫产业化,我们今年更下沉了。我们今年要求投资经理把自己当成产业经理,一方面做好行业的研究,做好投行业,做好投行的事情。第二个方面要有产业的市场,能够扎在企业身在企业。尤其是现在我们接下来推出模型是以并购为主,这个里面坑很多,尤其我们管理的又是国有资本,那怎么避坑?前面我们王总也提到了,更深度的我们是扎在产业资本,还有一个取巧一点的方式,我们怎么样能够和产业的CVC深度的结合,通过大家共同的抱团取暖和合作,来形成我们对项目的一致性的打法,投出以及退出,尤其是退得漂亮。
以上总结,谢谢!
王欧:长话短说,我想说,严总刚才的担忧没有必要。国企大佬退下来的人,我们这种小的机构或者个人投资者,也是不适应的,他们也不是很适应。因为我们的特色从特点来说,我们对于管理跟投后以及退出这一块的要求跟我们国企是不一样的,跟我们的大资金是不一样的。
刚才王副总也来讲了,他们的要求是跟我们不一样的,我们的投后的管理能力以及退出的能力是很弱的,这是个人投资者的天生的弊病,我们不能像大机构一样,对最后的被投企业有一个非常强的控制,我们在今年碰到了一家跟我们一起投的一家企业的时候,有一家很国内很知名的大机构,它就非常强势,在被投企业不能完成任务的时候,他就以发律师函为要挟,要求被投企业解决他的问题。最后被投企业做了一个新的一轮融资,专门接了它的以两倍的价格把它的成本先给它退出去。如果不做,律师函一出来,这一家被投企业在后面的融资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这样对我们的小的LP这是无法做到的事情。
我们只能在投前做一个非常深的工作,尽量的减少我们投的这些企业,这样提高它的品质,这是我们只能这样做,我刚才说了,我们是要求我们背后有一个小团队,十几个人要求我们的团队要深入到产业里面去,我们每年或者是给我们的员工有一定的资金去让他去在产业里面交朋友,这个钱你要花在值,要进入企业里面去,而且我们每周有例会,每周的例会我们投不投,或者是有没有项目,我们都要拿出,每个人都要对某一个细分领域进行一个细致的研究,这个研究报告不是你从其他的大的机构抄来的,而不是你从网上下载来的。我要求你的数据,要求你的判断要有来源,要有出处,我们尽量的把自己的投前工作做好,把投前的管理做好,来防止我们后面的投后管理的退出的风险。我们跟大家不一样的是,我们的钱投出去没了就真的没了,大家只是少赚的,其他都是你们都是少赚的问题,我们亏了就是真亏了。
谢谢大家!
田华:谢谢王总,也谢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我个人觉得我们拍动的分享的深度还是很深度的,对。我个人觉得随着“924新政”之后,特别是二级市场最近的一些回暖,我个人觉得也包括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的两会,我相信会有很多的增量的政策会在明年出来,明年的资本市场我相信也会比2024年会更加的好,也谢谢大家关注我们,谢谢。
我们这个圆桌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